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张孟丽
[导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张孟丽
        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实验中学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各个阶段各学科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在这种教育发展的趋势下,高中生物怎么样在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生物教学,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生物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不仅具有理性的思维,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那么在培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时候,生物学科都要做到的就是,要求同学在掌握学科特点的同时对该学科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根据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认知,生物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 布置小组作业, 提升学生独立探究能力
        生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是讲授完课程就完成任务了,现在的生物老师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遇到困难不是去问老师,而是自己想办法去突破,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变得高效,学习成绩也会更会进步一个台阶。在课堂上,老师在讲完基本课程之后,可以抛出一个话题,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给出自己的答案。
        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时候,基因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染色体又是什么,正常人类身上会有多少对染色体,那么两者之间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等等相关的问题,老师的作用只是负责引出问题,至于答案要学生自己在小组讨论中获得,老师不能在学生讨论之余进行干预,否则就失去了探讨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在交流中得到了答案,还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发现问题,探寻答案,让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增强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
二、 鼓励自主实验, 培养学生学科创新意识
        实践性是生物学科的显著特点,物理学科、化学学科都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证明结论,生物学科也不例外,通过具体实验进行教学是生物科学的优势之一,并且对核心杜素养的培养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老师在讲课时,可以授予学生主动权,激励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增强创新意识。
        例如,在第一天进入高中接触高中生物的时候,老师会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显微镜去观察细胞,但是并不是直接就能看见细胞,需要进行思考和探究,细胞和什么东西会产生反应让其显现出来,而且还要不断的去调节显微镜的位置,找到一个好的角度去观察。

老师可能会让同学选择一些简单的事物例如叶子之类的,那么这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了,我们所观察的东西一定要是叶子吗?可不可以是其他的东西?等等,学生可以开发脑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后,大胆创新,通过实验小心求证,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启发,增强了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为培养核心素养奠定了基础,是未来通向更高层次的基石。
三、 引入现实议题,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生物这个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了,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只是考试时候的成绩和排名,最终还是要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目的,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因此,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剧本教学的内容融入一些现实的话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愿意回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想法,教书育人,教书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例如,老师在讲《自然环境与适应的形成》时,老师就可以举例子:在南方很多地区,存在福寿螺卵,福寿螺卵的适应力和生命力极强,如果不对这种生物进行控制,让其肆意繁殖,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体会到外来生物入侵的严重性,以及维护生态红线的迫切性,增强了学生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学会课程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论是生物学科也好,还是其他学科,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时刻存在在每一角落,只是不注意观察。老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个人道德素质。
四、 组织综合实践, 培育学生尊重生命观念
        生物是一个大的概念,细胞、基因、植物、动物都属于生物的一部分,生物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培养核心素养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平时的课程中,老师可以建立一个学习的目标让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了解到生命的意义,尊重每一个生命体。通过这种组合综合实践的方式,在学习之余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观念,其实对老师和对学生而言都是一堂受益匪浅的课程。
        例如,学习完《杂交育种》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杂交的实验,让学生体验到一个杂交的种子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这个过程,感叹植物的生命力。学生通过类似的活动会慢慢形成尊重生命的思想观念,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带有这种观念去为人处世,对个人观念的形成和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呵护生命、敬畏生命才是生物科学最基本的内容。
生物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群体,既然具有生命活力,就值得学生去尊重生命,尊重生物中的每一个个体。
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明确提出了制定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教育发展方向之后,核心素养就被高中的生物老师融于课堂教学中,并且在提高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核心素养也因此得到了强化。其他学科也应效仿,不断优化,保证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香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7,(11).62-64.
[2]陈佳佳.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2017,(5).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