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红
陇西县文峰第二小学 甘肃省定西市 748000
摘要:将多媒体教学与小学数学优化结合,可以将原本抽象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打破数学教学的空间性与局限性,激发学生想要学好数学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对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奠定良好基础。在多媒体教学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多媒体;农村;小学;数学课堂
前言:
当前,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必备品。小学阶段数学是学生奠定良好基础的基石,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且教学内容常常晦涩难懂,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理解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为学生打造动态化,形象化、直观化教学课堂,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学习数学乐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影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且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多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使得小学许多数学概念多以直观具体感知形象为主。以往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环境受限,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为学生提供较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也不能依照学生身心特点为其营造教学氛围,致使数学教学过于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呈现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体验,使其觉得学习是数学是一件充满趣味性的事情。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以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引导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应通过由浅至深,由旧引新的形式,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从直观认知逐渐转变成逻辑认知,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后续学好数学奠定夯实基础。例如在学习有关“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制作课件,并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形象作为课件主角,这样不但可以快速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通过循序渐进的介绍引出有关直角的问题,随后对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喜羊羊手里拿的是直角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你们是怎样判断它是直角的呢?”待学生举手回答后, 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中的喜羊羊、懒羊羊、灰太狼这几个卡通人物引出有关直角的概念,以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强化记忆有关直角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有关角的教学进行铺垫[1]。
二、优化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直观理解
与静态事物相比,动态静物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动态事物的好奇心。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界限性,让学生在多媒体视频教学中了解事物的演变过程,该种教学方法可以将原本静止的教学事物变成动态化,又可以将原本过于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化,改变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类的错误认知,以便学生在趣味化教学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米、分米、厘米”教学内容时,由于学生对测量方法的认知只停留在格尺上,未能对分米、米等测量距离予以正确认知,致使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写错单位名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与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结合,同时选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予以了解的事物进行对比,以此加深学生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将学生熟识的篮球架、橡皮、门等日常生活物品,通过flash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篮球架、橡皮、门等生活物品拟人化,使其在比身高过程中,强化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的记忆,让学生学会区分米、分米、厘米各自的使用方法,使其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予以正确的认知了解。可见,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特点,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带动下,由以往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成“我要学,我想学”[2]。
三、营造轻松氛围,强化学生运用能力
由于许多农村小学交通环境较为闭塞,学生未能有机会接触当前最新流行事物,也无法通过绘本、网课等形式拓宽学生认知视野,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局限书本知识。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农村小学教师仍旧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未能将新课改要求有效落实实处,通过大量题海战术以及死记硬背形式,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予以灵活应用,也不懂得将以往所学知识点与新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甚至不能理解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授课时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创设愉悦且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氛围,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时,以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钱币知识时,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钱币转换书写练习,然而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学生只是对钱币认知予以强化记忆,倘若将钱币知识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学生便无法与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应围绕生活制作有关钱币的flash动画,如妈妈给小明10元钱,让他去商店买一瓶牛奶和两个面包,其中一瓶牛奶为2.5元,一个面包为三元,问小明带的钱够吗?如果够,小明还剩几元?去超市购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场景,所以学生在观看教学课件动画时能够快速投入其情境当中,并借助以往购物经历,引导学生对该道应用题进行分析,明确应用题中的关键词语如“10元”、“一瓶”、“两个”,这样学生在计算应用题时,就会对已知题目予以掌握,提高学生计算能力[3]。
四、转变认知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农村小学教学环境逐渐完善,农村小学教师应注重新课改教学要求,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应试教学中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转变学生认知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强化学生对圆知识的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引导学生回想,在日常生活中带有圆形的物品有哪些?待教师提完问题后,有的学生说车轮、有的学生说瓶盖、有的学生说月亮……“同学们,如果我们将车轮变成椭圆形或者是方形,你们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吗?”随后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演示车轮变成椭圆形或者方形以后,人们在乘车时会出现哪种情况。学生看完多媒体演示后,经过小组成员研究讨论得知:车子使用椭圆形车轮无法保证车子的稳定性,正方形车轮则会增加车子行驶的阻力。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演示引导下,学生对圆形有了更加鲜明的认识了解,并在椭圆形、正方形、圆形对比中,消化理解有关圆形的认知概念。该种教学方法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继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4]。
五、回顾复习小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巩固复习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应对学生思维导向予以准确把握,并对巩固复习具有预见性,将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舒适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同时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给予更好地理解,在生活化数学预习巩固中得以发散思维,善于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解答数学习题,从而强化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例如在学习圆周长计算方法以后,许多学生在做题时未能正确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同时错误地认为圆周长就是圆的半圆长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教学动画为学生演示什么叫直径?什么叫半径?什么是周长?为了增加演示过程中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喜爱的小白兔等动物形象,让小动物围绕圆形行走的方式进行演示,以便学生可以通过动物行走路线,了解认知直径、半径、周长,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的理解[5]。
另外,多媒体教学技术还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体验,让学生在关于氛围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巩固与练习,这样既能缩短课堂教学练习时间,又能让学生在巩固练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例如在学习“整加整减”的教学内容以后,教师通常会让学生数学课后习题,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以往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习题时,大多是让学生先自行独立完成,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一题一题地进行讲解。该种讲解方法不但占用较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使得教学容量大打折扣,学生在听从教师讲解时常常会感到无趣乏味,缺乏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做练习题期间,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设置一个动态时间沙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做题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拥有时间意识,避免学生一边玩一边写,使其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
在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促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感受下,将原本静止、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动态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小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禁止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主要用具,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庞丽.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8):196-197+246.
[2]何彦龙.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7):105.
[3]库尔班江·吐然克.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5(02):144-145.
[4]刘新玲.优化多媒体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34-35.
[5]向春蓉.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群文天地,2011(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