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秀蓉
济南市育贤第四小学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渗透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领域,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计算是学生要掌握的一项数学技能,因此新课程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还要求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与灵活,并注意把口算、笔算、估算、简便计算有机地联系与整合起来,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能力。
一、分类整理总结,厘清知识脉络。
学习要有目的,有重点,要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概括。要清楚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思维导图熟练掌握,做题速度会成倍增长。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和减法,加法包括不进位加和进位加,进位加又包括连续进位加和不连续进位加……要分析平时在课堂上作的听课笔记和做过的练习,把重要概念、公式牢记。
二、观察题目题型,掌握做题方法。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习题,要每天做适当的练习,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从而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习题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要借助习题正确评估自己,自觉查漏补缺。面对复杂多变的题目,严密审题,弄清知识结构关系和知识规律,发掘隐含条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经验。看到“容易”的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
1、掌握四则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熟练运用运算定律
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连减定律、连除定律进行计算。如:利用加法交换律简便计算50+78+50,利用加法交结合律简便计算286+30+70,利用乘法交换律简便计算0.125x27x8,乘法分配律简便计,34.7+99x34.7……
三、养成检查习惯,加强计算学习。
1、练习时要注意检查的重要性,效果会事半功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
(1)检查列式是否正确。审题思考,看是否该用加法、减法、乘法或是除法来算。
(2)列式正确后,看算式中的数字是否抄错,是否和题中给我们的一样。不要错误的把58写成“50”或者其他。
2、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得数,如133+596,我们一看至少要等于六七百,如果得数是四百多或三百多,那计算一定错了!精确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小学高年级,小数计算用口算很容易错,要规范使用草稿纸或者练习本,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规范书写,不要以为是草稿本就可以乱写乱画,往往一些数字由于书写不规范,抄错答案。
3、检查是不是抄写、计算正确,横式的得数有没有填写齐全。解方程题,要记得写“解”。
4、简便计算的题目,有的同学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看仔细,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数,如128+99,可以把“99”想成“100”,多加了1所以再减“1”,也就是128+99=128+100-1这样,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5、对有怀疑的题目要重点检查,弥补答题时的不足或漏做的题目。
在做计算题时,可以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合理安排时间作答。
四、充分利用错题,提高解题能力。
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找准了错误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
五、练习一题多解,灵活解决问题。
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问题,虽题目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所以在练习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灵活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建立模型解决问题,启动智能计算的思维,使学生使用各种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