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锋
安徽省怀宁县金拱初级中学 246123
摘要:语文在初中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一个积累文学知识,探索语文世界的过程,更是学生深入了解汉语文化,进一步学习母语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却掣肘于各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因素,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开展。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方法去改变这一现状,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教学方法
想要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语文知识,最基础的要求便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初中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进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最为高效的阶段,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设计,而后实施改善手段。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变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快速变化,难免会产生一种“我已经是大人”的感觉,希望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认同,但实际上,初中生的思想依然处在发展阶段,有着比较明显的欠缺。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非常缺乏吸引力。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则可以很好的改变这一现状,让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顺畅,使学生更加轻松的接受语文知识。由于初中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使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得格外重要,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减少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过程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科学的不断进步,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他们学会了追随潮流,对新鲜的知识和内容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经过时间积淀的语文教材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如果任教语文课程的教师继续按照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去开展教学活动,非常容易使学生的抵触情绪抬头,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认为语文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枯燥无比,并认为语文课程学习难度大,且没有实际的用途。实则不然,语文课堂可以变的非常有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转而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二)传统优秀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视不足
现如今,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文化的教育方面显得有些薄弱,学生们普遍认为欧美、日韩的就是好的,了解欧美文化、知道日韩文化就是新潮,而对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认识不足,甚至嗤之以鼻。文化作为重要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立身之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的实现语文课程的开设目的,让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三、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巧妙结合生活元素,打造生活化课堂
语文知识源自于现实生活,并且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帮助学生的语文成绩进一步提升,就需要抓住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氛围。如果教师能够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并巧妙的把生活中的各种元素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相结合,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理解语文知识,并将自身的理解带入到学习的过程中。相反,在教学的过程中,若教师一味的将知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单向的输出给学生,虽然能够在短期之内取得一定效果,但实际上却是杯水车薪。
例如,教师在执教《敬业与乐业》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敬业与乐业的人,他们的身上有哪些共同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绪便会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有的学生会从自己身边的人入手,讲述兢兢业业工作的父母亲的事迹;也有的学生会从国家级的“劳模”切入,讲述缔造“振超速度”神话的港口工人许振超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对敬业与乐业产生自己的理解。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讲解课文中的知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逐步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非常自然而然的将自己对于敬业、乐业的理解带入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感悟到学生的“业”即是学习,身为学生,应当做好学习的“本业”,只有如此,才能在今后更好的发展。
(二)巧妙构建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感
情境教学是如今多元化教学手段中的一种。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的一个与教学内容氛围相匹配,与课文情感相接近的氛围,并通过合理的手段将学生引进这个情境之中,从而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设身处地的思考情境之中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辨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想象力,同时立足于此,对学生展开培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更加有价值的问题去构建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感悟知识。
例如,教师在执教《出师表》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书写、上呈出师表场面的片段。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进入情境,从而与电视剧之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接下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之中的情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在课堂上,学生们分别扮演文武百官,幼主刘禅、诸葛亮等角色,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从而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立体,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
根据新课标改革方案下发的文件来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适当的弱化自身在课堂中“指导者”、“统筹者”的角色职能,逐渐把教师自身塑造为“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现在普遍实行的教学模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端,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非常容易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中,不管是遇到新的概念或是新的知识,只顾自己讲课,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去主动的搜集学生的反馈,导致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取法必要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调整自身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及时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勤于探索和实践,善于总结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传红.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策略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8,9(21):118-119.
[2]张宏雷.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中国高新区,2018(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