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初探 吴小燕

发表时间:2021/3/2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11期   作者:吴小燕
[导读] 伴随着教学改革大力推动,相关的教学评价也应与时俱进,以学生学习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为唯一评价的体制制约着教学改革纵深开展,给小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为教师贯彻教学改革树立信心,让课堂变得异彩纷呈,换发课堂活力,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享受学习成就感。
        吴小燕 (四川省中江县城西中心小学    四川 德阳    6181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11-039-01
        伴随着教学改革大力推动,相关的教学评价也应与时俱进,以学生学习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为唯一评价的体制制约着教学改革纵深开展,给小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为教师贯彻教学改革树立信心,让课堂变得异彩纷呈,换发课堂活力,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享受学习成就感。
        一、组织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小组合作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简单和高效的教学形式,这些小组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这个过程中,优等生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对后进生进行帮扶。为此,同一小组学习任务相同,学习情况相近,这种形式下的评价更加客观,更加高效。为了进一步保障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高效性教师要发挥对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教学进程而且还要看学生是否踊跃参与。为此,小组合作教学中,在末尾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客观和公平的评价,从而发现课堂教学不足之处,进行及早干预。
        二、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同一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尽管重要,然而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的评价不可或缺。同一小组评价要客观公正,对每位学生的评价要科学合理。反思以往教学模式的缺陷,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制约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多样,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教师应呈现不同层次学生差异,把学生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传授高效的学习技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就感,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
        以往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不停的做题希望成为优等生,当我们思考学生解题思路时发现一些学生认识程度比较低,之所以产生这一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这些学生不能加深理解和灵活掌握所学知识,由于做题多他们才能较快的计算出题,然而这不是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不仅仅是熟练计算更要语言表达,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解题思路纳入其中,引导学生积极交流,拓展思维。
        对学生的训练和检测不是一蹴而就,因为习题的答案是固定的,而对学生训练和检测形式不是唯一的,数学解题思路是多样的。如果我们过于关注标准答案而忽视对学生解题思路多样化的训练,那么我们不能成为优秀教师,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只能僵硬。为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应激励学生以新视角审视数学题。
        三、彰显评价功能
        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意义重大,能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彰显评价功能,让评价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尤其是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应肯定学生付出的汗水,通过语言或者物质奖励,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效率逐步提高,学生越来越重视评价,让评价和学习效率相得益彰
        四、改变数学题内容、呈现形式
        力求训练题多样化、趣味化、人文化,秉承教学改革精神,彰显学生学习能力,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让数学题变得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加强常规考试和学生学习活动得了联系。
        五、小结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忽视教学评价是不正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对评价进行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对不同层次。不同内容进行评价,努力尝试,积极概括,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评价形式,总结经验教训,力求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发挥其辅助课堂作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