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波 (成都天府新区职业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育教学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11-041-01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抓住时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一、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有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文明的行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相应教材内容中,很多体育课程教材中都有田径项目,这是一项相对无聊、枯燥且又累又脏的训练项目,许多学生都不想练习这个项目。体育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地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例如,可以在下雨安排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多数学生肯定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运动训练的话,学生就会学习老师,被老师打动。许多球类运动以团结协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球类运动时,可以把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中,升华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体育教师以身立教,通过展现自身的素质,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
教师上课就必然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叉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一一健康而有朝气。通过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要注意用语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通过自身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尽量做到热情、公正、严格、求实。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也可以说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对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作为教师要耐心帮助、教育,切不可用冷言冷语来刺激嘲讽,更不能侮辱、漫骂。以一颗热诚的心去感染他们。相反对体育较强的骨干分子。也不能放松要求,更不能偏袒他们,通过都自身的热情、公正、严格、地培养学生对人们对事的正确态度。
4、身教重于言教,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知识是教师宝贵的财富,是科学赋于的力量。它直接影响着个人才能的发挥,又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体育教师随时为学生展示体育道德作风。如公平竞争、全作精神、顽强斗志、战胜自我,成为学生树立直接的榜样,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生。用新的教育方法、体育思想、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充实自己。
四、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渗透德育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2)言行避免粗暴;3)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既往不咎。总之,针对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应注意说话的种种机智与技巧,使学生自觉接受批评教育,从而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体育课不仅要注重体质方面,还要注重德育方面,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其将来打下良好基础。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应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这是一种责任,也是提高体育课效率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永红.谈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体育与科学》.2008.09
[2]蒋家姚.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