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于平 宋惠丽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伊犁州 834400
【摘要】布鲁氏菌病是由细胞内寄生的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临床典型特征为流产、不孕。虽然养殖、疫病防控等相关技术均有所提高,但布鲁氏菌病在养殖业仍然是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威胁兽医人员、饲养人员、屠宰人员等人员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布鲁氏菌危害、诊断及其防治,同时对今后我国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布鲁氏菌;布鲁氏菌病;传染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
传染病[1]。又称为“波浪热”,民间也称为“懒汉病”“蔫巴病”。布鲁氏菌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芽孢及鞭毛,牛、羊、猪多发。患病及带菌的家畜是其主要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羊,其次是牛、猪等。患病家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胎儿、乳汁,带菌的公畜精液,被污染的圈舍、场地、水源、草场,患病家畜的肉、鲜乳、乳制品、脏器、血等均是传染源;有的养殖场接种布鲁氏菌弱毒苗时,防护措施不到位、不规范,也会感染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感染后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家畜感染后典型性临床特征为怀孕母畜流产,公畜发生睾丸炎、副睾炎、关节炎,可传播给人,人感染后表现为波浪热和关节炎、不孕[2]。其传播途经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通过生殖道、黏膜或皮肤伤口感染和接种感染。
1.危害
布鲁氏菌病是由同名细菌导致的五种人畜都可感染的传染病之一。布鲁氏菌属是革兰氏阴性、需氧性、非运动性的兼性细胞内杆菌[3]。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命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死畜的脏器中可存活数月,在乳制品、动物皮毛中可长期存活。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对光、热、消毒剂抵抗力较弱,常用的消毒方法都能有效杀死布鲁氏菌。布氏菌病临床表现广泛,可能出现发热、出汗、疲劳、骨关节炎,甚至可出现不同器官系统损害等严重情况,常缺乏特异性。该病可持续数天至一年以上,但容易因被误诊而导致治疗不及时,长期患病可导致严重的脏器衰弱甚至致残。预后一般良好,经规范治疗大多可治愈,少数病例可遗留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死亡病例见于心脏和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2.诊断与治疗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患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职业史以及在潜伏期内接触病畜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如经过详细调查确无本病菌感染可能者,基本可排除本病。如确有病畜、病菌接触史,结合典型的破浪热和关节痛表现,基本可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资料。慢性布鲁氏菌病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有神经官能症者类似表现者,更需要实验室检查资料。
病原学检查取血、骨髓、组织、脑脊液做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可做平板凝聚试验、试管凝聚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布鲁氏菌—人免疫球蛋白试验。慢性布鲁氏菌病需要与伤寒、疟疾、感冒、风湿热、结核等鉴别[4]。
布鲁氏菌病的治疗: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可用退热剂等对症治疗。抗菌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以防止复发及慢性化。常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亦可使用喹诺酮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及三代头孢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急性期治疗,一线药物有多西环素合用利福平或链霉素。不能使用一线药物或效果不佳的病例可酌情选用以下方案:多西环素合用复方新诺明或妥布霉素;利福平合用氟喹诺酮类。难治性病例可加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慢性期治疗,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 3个疗程的治疗。确诊的隐性感染病例建议也给予抗菌治疗。并发症治疗: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对症治疗。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3.防治措施
该病以预防为主,可采用检疫、淘汰病畜的措施进行防控,同时做好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措施。通常没有布鲁氏菌流行的地区不提倡接种疫苗,目前家畜使用的布鲁氏菌病疫苗为弱毒苗,存在疫苗毒风险。在未感染畜群中,最好是自繁自养,如须引进种畜或补栏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可以将家畜隔离饲养2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查,全群2次检查均为阴性者,才可以同群。畜群中如果发现流产,立即隔离,做好环境消毒,并尽快做出诊断。布鲁氏菌病的明显临诊症状是流产,但要与发生相同临诊症状的疾病鉴别,如伪狂犬病、弓形体病、猪瘟、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衣原体病、沙门氏菌病等。对流产胎儿、胎衣、病畜分泌物、粪、尿及其污染的环境、圈舍、用具、运输工具等均彻底消毒。因为布鲁氏菌病临床特征在逐渐向非典型性特征变化,临床上没有典型特征,可能不易被发现;所以家畜每年要进行2 次全群布鲁氏菌的筛查,一经发现有阳性,立即淘汰,做好无害化处理和消毒、杀菌工作。
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特别要注意职业性感染,凡在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的工作者以及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严格做好防护工作,规范操作。实验室涉及羊的血清学试验时均可先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布鲁氏菌进行初步筛查。
【参考文献】
[1]杜清春.布鲁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大理大学,2019.
[2]陈颖.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0, 6:128-129.
[3]郭振刚,吴瑛,周大荣,等.规模羊场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J].养殖与饲料,2019(8):102-104.
[4]刘同军,王萍.布鲁氏菌病防护4 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
2019,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