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 夏运梅 刘霖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辽宁大连 116001
摘要: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58名实习护士为此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察组(案例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带教前后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结果:带教后观察组理论及实操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可提高实习护士的理论及实操成绩,培养其综合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借鉴。
关键词:消化内科;实习带教;案例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考核成绩;综合能力
临床中护理人员均是经过实习期的,这一阶段非常重要与后期护理工作有重要联系,临床护理教学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教学要求实习护士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术,且还要培养其综合能力以便在后期工作中能从容面对妥善处理,所以带教质量对实习护士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以往常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主要以口头教学模式为主,缺乏实际案例,所以实习护士不能完全掌握其所讲的知识,进而其带教质量就会下降,所以应选择一种有效的带教方法[1]。有资料显示案例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有较好的作用,可有效提高带教质量。本次研究主要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29名实习护士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消化内科实习的58名护士为此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男、女各5名、24名,年龄18-22岁,平均(20.2±0.6)岁,观察组男、女各4名、25名,年龄19-22岁,平均(20.4±0.5)岁,经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显示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及参考书采用口头教学向实习护士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及护理知识等,带领其查房并告知护理文书的书写方法,另外带教老师先向其示范护理的相关操作后指导实习护士实施操作。
1.2.2观察组
案例教学模式:(1)带教老师提前准备好消化内科护理案例及相关问题将其发给实习护士,使其能提前熟悉病例,并通过自己的方式结合病例查阅相关资料,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后,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并汇报,然后带教老师对其进行相应指导,其主要是以实习护士为主题,通过发现问题、搜寻答案的形式增加其学习的兴趣,促使实习护士不断查阅资料不断进步,最后带教老师进行总结以查漏补缺,其在全程起到引导的作用。(2)教学时老师以消化道溃疡疾病为案例,结合病例讲解病因、症状、临床表现及护理知识等,提出问题让实习护士带着问题学习然后在进行讲解,从病例开始分析到结论的全过程促使其能在后期护理工作用能正确思考并处理相关问题,进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2]。另外部分实习护士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因困难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进而放弃从事护理工作,带教老师要积极预期沟通,适当安抚并告知其有问题可以随时询问,尽可能消除不良情绪促使实习护士能积极学习并尽早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3)带教老师提前准备一小段病例,以方便其掌握病例中的相关知识,该种方法涉及的问题比较少且较简单,护士可以完全掌握并正确处理,另外老师在一单元教学完成后,选择消化内科的某一经典病例提出问题,让其在课后自主自考完成作用并将其计入到考核成绩中。
1.3评价指标
(1)实习期结束后对两组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均为闭卷考试百分制,分数越高表明其带教效果越好。(2)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评估实习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工作能力四项内容,总分100分各项25分,分数越高综合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处理本文相关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n,%),卡方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理论、实操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png)
3、讨论
实习期护士会有带教老师带领其学习临床护理的相关知识,其水平会直接影响带教质量,且对实习护士后期工作有重要意义。我国临床护理教学中常用传统教学模式,其是以带教老师为主题,其通过口头教学模式进行灌输式授课,优点是带教老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准确且系统的将专业知识传授于护士,但是由于老师为主导地位,忽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为其创造学习机会且难以激发起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其思维能力及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且还是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进而导致其在临床实际中无法灵活应用,所以要选择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3]。
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具有多种特点,如灵活启发性、过程动态性、学生主动性等,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带教老师为引导的启发式教育,其优点在于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不仅能加强护士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其创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教学前带教老师会提前准备好相关病例分发给实习护士,让其自行查阅资料以熟悉病例,小组进行商讨后选一名代表汇报,然后带教老师说明其错误知识并进行指导,查漏补缺,全程起引导作用,以护士为主题加强其学习兴趣,老师根据实际病例分析并总结结论,使其在今后工作中能正确思考并处理,然后选择小段病例让其学习相关知识家加深记忆,最后选出经典病例提出问题让实习护士完成作用并计入考核成绩中,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及学习能力,促使其能更好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4-5]。有研究资料显示案例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可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成绩,与此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实操成绩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工作能力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可培养实习护理的综合能力,提高其理论及实操成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丹丹.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临床教学路径的应用效果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206-207.
[2]赵捷.消化内科带教中循证护理与PBL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3):131-132.
[3]孟莹莹,朱迎,董丽,等.不同带教模式在消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8,16(06):744-746.
[4]张小茜,刘美娟,冯玉光,等.消化内科带教中采取案例教学联合PBL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08):201.
[5]王连荣.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消化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实施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