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   作者:吴聪
[导读] 目的:分析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吴聪
        北京市普仁医院 北京 100062  
        【摘要】目的:分析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130例脑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按照掷骰子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6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关键字】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神经功能;NIHSS评分
        脑梗死是指患者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其部分脑组织发生血液供应障碍后,使得脑组织由于缺氧缺血而导致病变以及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同时这还会对对应的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从而致使患者发生各种障碍的现象,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因此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早期康复护理是临床中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为了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本文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的130例脑梗死患者,收治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按照掷骰子的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65例,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0.23±2.54),对照组(65例,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0.37±2.3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状况等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以及健康教育等,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有不良情绪的患者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来进行缓解,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且适当的鼓励患者,增强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为患者强调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及相关护理措施。
         (2)功能训练:对于不能够正常活动的患者来说,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在病床上保持正确的体位,让患者的上肢伸展,下肢保持弯曲的状态,有效防止患者的肢体变形。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促进其血液的流通。当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时,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内旋以及外展,同时让患者进行坐位以及翻身等训练。逐渐增加患者的运动量。

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训练,让患者进行鼓腮、伸舌以及缩唇等训练,锻炼其面部颌部肌肉,并从单音节发音逐渐过渡到词语以及语句的发音,多与患者交流。等到患者的病情稳定时,可以鼓励患者自行进行穿衣、梳头、进食以及如厕等,协助患者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NIHSS评分。NIHSS评分由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其中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严重,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越轻微。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x±s”表示计量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每组患者各有65例,护理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3.73±2.17),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13.46±2.3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都没有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0.681,P=0.497);护理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4.63±1.56),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8.42±1.68),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13.328,P=0.001)。
3 讨论
        脑梗死作为临床中常见的脑部疾病,具有起病急以及病程发展快的特点。由于患者的局部脑组织会出现病变、坏死的现象,这也会造成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各种肢体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2]。为了更快的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可以为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来训练相关功能,起到改善神经缺损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是指通过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早日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及时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在为脑梗死患者使用早期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提高患者对于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视程度以及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这样能够让患者积极配合相关护理措施[3]。然后再为患者进行相应的肢体训练,发音训练等,可以让患者的各项功能尽快恢复。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患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训练量,这样才能够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早期恢复[4]。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
        综上所述,利用早期康复的护理模式为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现象,可以更快的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实验中。
参考文献
[1] 樊莉.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 v.20(01):181-182.
[2] 巴黎,  朱红.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 032(009):64-66.
[3] 褚艳.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v.49(04):133-136.
[4] 聂晓淼.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018(001):203-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