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介入治疗联合精细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   作者:吴宗玉
[导读]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介入治疗以及精细护理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吴宗玉
        天长市人民医院内科  安徽 天长 2393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介入治疗以及精细护理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抽取我院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9例,行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9例,行早期介入治疗以及精细护理,对比两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在其介入治疗,并配合精细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期介入治疗;精细护理;急性脑梗塞

        引言:急性脑梗塞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严重。传统临床主要使用药物、手术治疗急性脑梗塞,但是由于没有重视早期康复治疗,导致患者病情延误,对疾病控制不利。同时,急性脑梗塞护理方式的选择与患者恢复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通过为患者提供早期介入治疗,配合精细护理,重视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保持患者病情稳定,优化护理服务,促进患者遵医行为提升。本文于本院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对患者应用早期介入治疗以及精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表法分组,观察组(n=39)性别:男/女=22/17人,年龄(45.21±4.35)岁。对照组(n=39)性别:男/女=23/16人,年龄(45.26±4.12)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内容:以医院常规手段完成治疗、护理工作,包括术前检查,病房环境管理以及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早期介入治疗以及精细护理。内容:(1)有效评估。要求护理人员应明确早期介入治疗相关概念,熟练精细护理操作。通过了解患者基本病情情况以及治疗、护理重点,以具体检查结果作为参考,评估患者具体病情发展阶段以及心理状态,合理制定治疗方式。在早期治疗过程中,应重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其生命体征,完成动态评估,确保患者生命安全。(2)早期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结合动态评估结果,确定患者病情稳定后,以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早期康复训练项目。初始阶段以被动活动为主,包括肢体摆放、关节、肌肉被动活动等。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患者反馈存在疼痛情况,应立即停止。借助拍打、叩击,帮助患者完成患肢运动。抬高患者床头,辅助完成相应的坐位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并逐步指导患者展开步行训练,促进患者患肢锻炼,在患者训练适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自主饮食、洗漱等,提高患者协调能力。(3)精细护理。在心理护理方面,由于疾病影响,患者机体灵活度下降明显,患者难以实现正常自理,导致其不良情绪严重,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心理情绪,以尊重患者为前提,合理组织语言以及躯体动作,实现与患者的有效沟通,给予患者安慰以及鼓励,并通过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其他娱乐项目,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负面情绪。在并发症护理方面,阶段性评估患者病情状态,如果发现患者存在紧急情况,应第一时间将其送往治疗,以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1.3观察指标
    遵医行为:借助治疗依从性量表(TASHP)完成患者遵医行为评估。量表共计条目25项,包括遵医服药、不良服药、生活管理以及烟酒嗜好管理四个方面,得分越高,说明患者遵医行为越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相关研究将脑梗塞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并列为三大致死疾病。在脑梗塞患者中,急性脑梗塞患者致残率、致死率相对较高,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调查显示,疾病脑梗塞患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疾病的治疗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患者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对治疗态度消极,遵医行为相对较差。当患者患病后,多处于卧床状态,需要专人照顾,受到行动不便影响,导致患者不良情绪严重。
        以急性脑梗塞康复治疗展开研究,临床需要在确保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状态下,于一周后开始治疗,但是为时已晚。同时,常规护理下,急性脑梗塞患者得到的护理主要以为治疗服务为主,并没有加强细节化护理,造成患者舒适感相对不足,由于没有重点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受到不良情绪影响,患者护理效果相对较差。因此,临床应加强早期介入治疗的应用,使患者能够在最佳治疗时间得到有效治疗,同时,配合精细护理,在多方面为患者创造舒适护理体验,优化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遵医性。
        在本文研究中,对比两组遵医行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介入治疗以及精细护理在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方面作用显著。早期介入治疗属于新兴治疗护理模式,以有效评估结果作为参考,确保患者病情稳定后,明确治疗、护理思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护理项目,并立即执行,能够使患者尽快接受治疗、护理,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精细护理突出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借助有效手段,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优化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早期介入治疗,配合精细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文英,刘司琪.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4):237+243.
[2]许慧仙,龚丽娜.早期介入治疗联合精细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1):20-22.
[3]段汶兵.急性脑梗塞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8):81-83.
[4]展辉芹.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31+133.
[5]宋瑞晓,杨文川.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治疗患者护理方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7):175+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