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及感染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2/24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期   作者:王瑶
[导读]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及感染的
        王瑶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延吉13300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整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的病历,从中挑选出40例患有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组,采用单纯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2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治疗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临床有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恢复神经功能,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范围内,提升患者的康复率,使患者生活质量达到优质化,安全高效,价值极高。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并发症;神经功能

        重症颅脑损伤是临床经常遇见的重症疾病,该病发病突然,病情发展速度快,致死率高[1]。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昏迷、意识模糊、免疫力低下、营养失衡等,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给患者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现阶段。临床治疗重症颅脑损伤通常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感染现象,且大部分患者为肺部感染,患者若并发感染现象,就会增加治疗难度,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在行机械通气过程中,需为患者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以及降低并发症。本文就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神经功能及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整理,并将最终分析结果叙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抽选在该院接受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组,名字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人数均等,研究组:男性患者人数12例,女性患者人数8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9.32±3.21)岁,类型:脑损伤5例,颅内出血8例,复合伤7例;参照组:男性患者人数13例,女性患者人数7例,年龄38~84岁,平均年龄(60.78±3.56)岁,类型:脑损伤7例,颅内出血6例,复合伤7例;将两组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其参数变化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常规护理,具体包括:认真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瞳孔、生命体征等情况,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如出现突发情况,确保及时发现心电图异常,及时用药、及时抢救。研究组给予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①成立叙集束化护理小组,由管理人员、护士长、护师、护士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并对其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方面的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充分了解集束化护理的概念、目的、作用、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4]。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操作流程,定期为护理人员开展导管固定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②心理护理,脑外伤护理多为突发病,病情突然,容易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从而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绝望等消极情绪,患者极易表现出抗拒治疗及不配合医护人员等行为,为此,护理人员应首先稳定好患者情绪,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联合家属协助患者建立信心。③体位及无菌护理,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需重点进行无菌操作,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防止引发感染现象,加重病情。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姿势,患者需保持45°仰卧,防止误吸,一旦误吸容易引起肺内感染。③饮食护理,机械通气患者大部分免疫力低下,护理人员需根据每位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人性化饮食方案,建议患者多食用蛋白质含量高,有营养的食物,维持患者营养均衡,提高患者抵抗力。④口腔护理,机械通气患者需定期为其进行口腔清理,使用医用棉签蘸取医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理牙齿以及牙龈,每天至少两次,防止口腔内细菌滋生。
1.3 判断指标
         不良反应包括:肺部感染、头晕恶心、肠胃不适。
1.4 统计学方法
        将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数据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中的计量资料可以利用()代表,检查方式为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可选择百分比表达方式,并对相关数据进行χ2检验,每组数据对比后,如两者间的差异小于0.05,则该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60.00%,差异较大(P<0.05).详情如表1。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通常是指患者头部由于受到外力直接或者间接的暴力撞击从而引发的头部周围脑组织破损,界定时间为一般为昏迷6h以上或者患者出现再次昏迷[2]。其临床主要变现为头痛、恶心、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要求临床技术的同时,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较高要求,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有效率。集束化护理干预是近年来临床新推广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将循证护理思想贯穿其中,并将其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理念,从提升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为突破口,是整个小组成员都能更牢固的掌握集束化护理的概念以及作用,目的是将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落实到每位患者身上[3]。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治疗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临床有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恢复神经功能,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在范围内,提升患者的康复率,使患者生活质量达到优质化,安全高效,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黄怀蕊.集束化护理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肺部感染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06):743-744.
[2]丁梦琦.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人人健康,2020(02):158.
[3]孙素娟,刘素品.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8):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