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小儿科护理单元 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评估小儿肺炎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就诊的74例肺炎患儿,根据信封法分为两组,37例/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命名为对照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小组命名为观察组,将两组肺炎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1.03±0.35)天、咳嗽缓解时间(6.55±1.65)天、肺啰音消失时间(5.88±1.05)天和住院时间(11.56±3.35)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合指数(383.65±35.49)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40.26±3.51)%、动脉血氧分压(82.41±6.55)%、护理满意度评分(94.89±2.6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症状恢复时长、改善临床指标,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肺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满意度
小儿肺炎为细菌和病毒等感染引起,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以及呼吸急促等症状,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1]。为评估小儿肺炎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开展此次调查。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74例,研究时间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信封法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7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3.55±0.53)岁;病程时间1天至7天,平均病程时间(3.68±1.02)天。观察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3.64±0.38)岁;病程时间1天至6天,平均病程时间(3.76±1.22)天。两组肺炎患儿的基线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入院时,安排患儿住院,监测患儿体征和症状的变化,做好护理准备。住院1~3天,评估吸入、咳嗽、营养、血气等指标,严格监测体征,做好患儿的舒缓工作,引导口腔刺激,保持呼吸畅顺,遵从医嘱饮食,密切监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入院4~7天,遵从医嘱巩固治疗,正确进食,多喝水,持续监测病情变化,消除危险因素。出院当天,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详细说明使用药物的方法和措施,讲解预防和控制肺炎复发的健康教育,做好清洁卫生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进行适当的异常体育活动。
1.3 观察指标
(1)计算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包括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2)计算两组的动脉血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护理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在核实准确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两组肺炎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动脉血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护理满意度评分的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性应用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计算两组的症状消失时间
如表1,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2 计算两组的动脉血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护理满意度评分
如表1,观察组动脉血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P<0.05。
.png)
3.讨论
小儿肺炎病死率高达307/10万,婴儿年龄较小,尚不具备自主表达能力,在给予患儿实施有效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配合护理方案,以缩短患儿恢复时间,防止该病情进一步发展[2]。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强调患儿的中心性,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护理服务,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护理效果[3]。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儿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问题解决的优势,即以患儿为中心,根据患儿自身症状表现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改善患儿不良症状,达到促进其康复的目的。据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准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秀梅,史家欣,刘青, 等.临床护理路径对重症肺炎急救护理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1):1667-1671.
[2]曾翎.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8):118-119.
[3]刘兰花,郭银娟,杨光英,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9,30(11):1494-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