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管网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1期   作者:陆远
[导读] 城市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加,管网施工属于重点施工项目。
        陆远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城市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数量逐渐增加,管网施工属于重点施工项目。在此期间,非开挖顶管这一施工工艺应用广泛,此工艺的运用,不会对地表结构造成破坏,能够让管网顺利穿过城市建筑群,施工过程不但能够节约成本,而且效率更高。本文对于顶管施工内容作出介绍,分析该技术应用的理论依据,并对非开挖顶管工艺在市政管道施工中的应用流程作出探讨。
        关键词: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市政管网

        引言:在市政管道项目建设阶段,如果管道埋深较大,线路较长,就会受到地上建筑的影响。传统的开槽施工法应用过程,需要对地表结构进行破坏,而且不适应用于大面积开挖作业。对此,可利用非开挖顶管技术,利用顶管机械,顺利完成市政管道的铺设作业。对此,为保证该技术顺利应用,需要对管道施工各环节要点合理把握,探索工艺的科学运用之策。
        一、顶管施工介绍
(一)技术发展
        非开挖施工主要是不破坏地表前提之下完成管道铺设,同时,还可利用该技术展开管线检查、维修或者更新相关工作。此工艺的运用,能够解决市政管线铺设困难问题。建筑领域施工,非开挖管线的应用属于技术进步的重要表现,能够体现出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该技术从最开始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被使用,到如今已经历超过100年历史,非开挖顶管向我国引入,转变了传统的管线敷设技术应用方式,并且技术优势明显,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顶管施工过程,需要利用挖掘机,完成工作井的转移,使其转向接收井中,之后完成管道敷设作业[1]。
(二)技术原理
        顶管施工过程应该利用掘进机将顶管自工作井内向接收井当中转移。施工之后,在井内完成管线的敷设施工,完整的工艺流程为,一工作井与接收井;二工具管理及顶管掘进机;三主顶装置和中继站;四顶铁;五基坑导轨;六后座墙;七顶进管;八输土装置;八起吊装置;九校正系统;十注浆系统;十一照明、通风、换气等系统。
        市政管网敷设期间,顶管法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但能够对不同地形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还能让光线从铁路、河流或者建筑的下方通过,对于地下构件以及其他管线不会产生破坏。利用主顶油杆、管道中继之间推力,将管道向接收井内推入,之后利用起吊装置吊起,通过连接两个井掘进机完成管道敷设[2]。
二、非开挖顶管应用相关理论
        应用非开挖顶管工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三个:第一,土压平衡,主要是开挖施工期间,需要对掘进机土舱提供特定压力,让处于掘进机下方的土层、水等处于压力平衡状态。第二,气压平衡,顶管施工期间,无论是顶管中,还是工作面,都存在特定气体压力,顶管处于气压作用之下,可快速到达指定位置,保证开挖期间内部气压平衡。第三,水泥平衡,利用掘进机泥水舱,施加压力,让泥水具备特定粘性,保证地下土层、水层之间压力平衡。
三、市政管网建设中非给开挖顶管施工技术应用
(一)合理选择顶管材料,确认材料参数
        建设市政管网时,运用非开挖技术在选材方面,通常利用球墨铸铁管,此类管材属于柔性材料,在制造过程主要利用离心力,使管材成型,以铁元素为主,具有较高强度,性能和钢管较为相似,伸长率大,能够适应较大外力环境,具有较强的抗弯强度。并且此类管材使用过程具有良好的抗腐蚀和氧化等能力,抗压性和抗弯曲性优良,可承受较高地面动荷载。


        球墨铸铁管具备柔性接口,拆装便捷,可伸缩性良好,能够适应基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此类管材抗拉强度超过420MPa,抗弯强度高于600MPa,屈服极限超过300MPa,硬度低于230。同时,非开挖顶管的应用还可选择灰口铸铁管以及钢管等材料。但是对比球墨铸铁管,灰口铸铁管抗拉强度140MPa,抗弯强度处于340~400MPa之间,屈服极限处于100~170MPa之间,硬度低于210;而钢管的抗拉强度和球墨铸铁管相同,抗弯强度高于410MPa,屈服极限高于300MPa,硬度低于140[3]。
        与此同时,在市政管网施工阶段,利用非开挖顶管技术,需要按照施工区域地质环境以及项目类型,对于管径合理选择。按照非开挖顶管施工过程受到的静荷载和动荷载,针对砼管配筋以及管壁厚度等进行统一分析,最后计算出顶进管的外部周长。实际顶进施工阶段,顶进管直径选择上,应高于510mm。
        除此之外,顶进长度控制方面,利用非开挖顶进工艺,需要重点关注顶进管的长度,因为长度的确定对于施工效益有直接影响。从外,还可选择直线推顶式,作为市政管网排列模式,保证顶进施工质量。
(二)顶管施工过程
        应用非开挖顶管工艺以前,应该利用探测装置,对于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之后设置导向孔,借助探测棒向导向管内伸入,之后使用掘进设备完成顶管,将管道向地下顶入。按照孔道中线,使用钻机进行旋转回拉,完成扩孔施工。
(三)设置工作井
        利用非开挖顶管工艺,按照工作井类型差异,能够分为两类,其一为顶管机头安装,之后出坑顶进井;其二为机头进坑,之后拆卸接收井。铺设市政管网相关操作开展过程,应该严格按照地下管线设计位置,完成定位工作,制定施工措施,防止施工过程对于周围建筑产生严重影响。按照地下管线的最小平面长度为施工半径,完成工作井类型的选择。设置工作井环节,如果需要利用沉井,或者钢板桩,应该按照工作井实际深度1.5倍展开核算。
(四)顶管进洞以后处理工作
        当施工到顶管进出口位置时,可利用机械或者人工方式将工具推向和距离孔间距1.1m位置,同时,还可在出口处使用橡胶装置止水。在此期间,应该最大限度控制掘进机在出洞位置处产生的“扣头”问题,此时可设置辅助导轨,并将其置于出洞止水槽的下方位置,还需要利用油缸收紧以及底部延伸各类安装措施。借助上个施工阶段,将钢筋砼连接在机头刚性位置,之后在顶管出洞环节,应使用逐节施工这一形式。使用工具展开顶进作业时,需要利用洞口位置止水圈当作终止的标志。如果顶管已经处于洞口止水圈位置,并且持续4个小时,此时,可对静止土展开压力检测,之后对于终压系数进行确认。应该注意,顶管推进期间,应该在第一节顶管的安装之前,设置特定数量止水装置,以此降低回顶和主顶概率;还需对控制接头的顶管出洞以后阻力展开控制,设置注浆管,将其设定在沉井口1/3位置处,借助泥浆触变流动,进而降低土层与顶进管二者之间摩擦力。
        顶进管和接收井二者间距30m左右时,需要利用轴线展开复测,保证顶进管处于接收井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使顶进管能够平稳运行。因为部分市政管网施工,在接收井的周围都会设置搅拌桩或者止水帷幕,所以顶管推进阶段,无须对土体采取加固措施,待顶管向预定的尺寸推进完成以后,可将混凝土管以及顶管全部拆除,做好杂物清理工作,利用水泥砂浆对于顶管外壁、预留孔洞周围空余空间进行填充。
        结束语:总之,在市政管网项目建设阶段,利用顶管施工作业属于系统化工程,有助于施工成本的控制。但是施工流程需要注意各项技术应用要点,对于顶管材料合理选择,并对其参数科学设置,规范应用顶管流程,对于工作流程合理设置,做好顶管进出洞等环节处理工作。只有相关人员对于非开挖顶管工艺的运用原理有明确掌握,并在施工期间将各影响因素考虑其中,才能保证技术顺利应用。
参考文献:
[1]孔祥璞.浅谈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管网工程中的应用[J].砖瓦世界,2020,(08):29-30.
[2]田江友.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管网中的应用[J].名城绘,2020,(02):121-122.
[3]解延锐.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在市政管网中的应用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02):185-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