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的思考关键分析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   作者:康琼英
[导读] 语文是小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小学是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儿童时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找准语文学科和教材中的儿童性要素,让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惠安县凤凰城实验小学  康琼英

摘要:语文是小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小学是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儿童时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找准语文学科和教材中的儿童性要素让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年;课堂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育中的儿童性,要抓住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根据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更能顺应儿童天性,以此来让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让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的策略与方法。
        一、让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的策略与方法
        (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现代教学中,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就是儿童。因此,首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保证自己教学内容具有儿童性;其次,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儿童性行为;最后,就是要丰富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儿童更好的学习,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儿童性要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儿童学习语文的效率和质量,让语文课堂更行之有效。教师要想更好的让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就要在课堂中要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高质量、能引发学生思考和共鸣的问题,加强师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让学生能始终跟上教师的思路。
        (二)鼓励学生提问,通过提问回归“童年语文”
        小学生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为了更好的保护学生的想象空间,尊重学生的儿童性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提问,通过提问回归“童年语文”,进而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不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受挫。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该单元的核心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识字写字、激发学生兴趣并能整体感知课文,在过程与方法中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提问,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然而,在教学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会有学生提出了“这五粒豆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五粒豆的结局”等有利于推动课堂进一步开展的问题,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为什么是一个豆荚?为什么是五粒豆?什么颜色?”这类奇形怪状的问题。对于这种不主流的问题,教师也应该选择尊重,不能及时斩断,这样的做法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还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激发学生提问意识也是教师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板书所有学生的问题,让学生选择一个问题并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图。
        (三)教师要创设情境,吸引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课程感兴趣,才会把爱好当成动力,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对待语文课程。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的让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采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件内容中加入当今时代流行的新鲜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当下社会,互联网快速发展并广泛普及,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网络互联技术帮助自己提升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有了技术装备的支撑,教学也会如虎添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利用新型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更真切的体会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以此来使语文课堂更丰富多彩、更生动有趣。
        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向学生展示庐山瀑布的宏伟与壮观,以此来展开这节课的学习。通过教学课件中雄伟绮丽的庐山和恢弘壮丽的瀑布飞瀑的动画,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印象,通过生动形象的庐山飞瀑,加深小学生对壮美景色的感悟和李白艺术手法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在为学生展示庐山瀑布飞驰而下的景观的同时,还可以配备大气的音乐,用铿锵有力的磅礴气势进行诗歌范读,以此来注意抑扬顿挫,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古诗意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朗读回归“童年语文”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年龄尚小的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稳定性较差。有些时候,这种学生面对枯燥的文字就会不愿意静下心来慢慢阅读、细细品味,或者读的时候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样很难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读书声是小学语文中最宝贵的记忆,朗读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让学生在朗读中回归“童年语文”。通过默读无法理解的句段,用朗读的方式加以辅助,再次阅读、反复阅读,有助于学生背诵文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例如贺知章的《咏柳》,脍炙人口,朗朗上口,反复多次的朗读就可以帮助学生完整背诵,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走进诗歌意境。
        二、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的让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就要采取上述措施,让学生在快乐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留下童年的宝贵回忆。
参考文献:
[1]刘海艳.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的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2013,(1):37.
[2]李云.小学语文课堂回归"童年语文"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8,(7):121. DOI:10.3969/j.issn.1672-1896.2018.07.121.
[3]周玠.寻找童年之旅 ——让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童趣[J].语文课内外,2019,(30):3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