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段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成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   作者:林珍瑜 洪松茂
[导读]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通过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不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在中高年段学生中较为常见,导致数学教学工作难度较大,严重制约学生发展。

晋江市英林中心小学   林珍瑜
晋江市深沪中心小学    洪松茂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通过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能力不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在中高年段学生中较为常见,导致数学教学工作难度较大,严重制约学生发展。在本次研究中,首先将阐述小学中高年段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原因,继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转变两极分化现象,实现所有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段;数学学习;两极分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其中高年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从学生特点角度阐述,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数学教学问题把握不够充分,同时对中高年段学生特征把握不明确,因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出现,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十分优异,部分学生成绩相对落后,学生间的差距在不断增加,严重制约学生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明确在中高年段学生数学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采取应对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两极分化这一问题。
        一、小学中高年段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在小学中高年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为改善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分析两极分化现象出现原因,主要可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师因素
        从教师角度分析两极分化原因,教师在开展小学中高年段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性缺乏,对教学方法把握不够恰当,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其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课堂互动阶段中,教师与成绩优异学生之间互动与交流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学困生展现自我的需求。最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未充分发挥出先进生带动后进生共同进步的作用,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使得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教师肯定与鼓励,严重影响学困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因素
        从学生角度阐述,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这是导致中高年段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例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等。班级内的优等生,在数学课堂中能够积极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同时也能够运用恰当学习方法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但班级内的学困生,由于数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正确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导致与优等生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二、小学中高年段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优化措施
        (一)积极采用情感渗透,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
        在小学阶段学习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将会对学生学习与成长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中高年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在教学中可通过渗透情感教学与的方式,从精神层面实现学困生的转变。首先教师需要与学困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例如教师在日常管理中,可安排学困生为数学课代表,帮助教师收作业以及分发作业,同时还需要帮助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通过这一方式,使学困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增加,同时在沟通中,也便于教师了解其学习情况,针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困惑,教师可在第一时间为其解答。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可多关注学困生,及时引导其回答问题,增加互动,学困生在回答后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鼓励学困生,不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从而实现转化。
        (二)开展小组合作,增强学生间的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但需要明确的是,在小组成员中,不仅需要包含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也需要包含学困生。教师通过设计探究性任务,引导小组成员一起探讨并获得答案,利用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在开展小数乘以整数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针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以及竖式写法,并为小组安排探究任务。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巡视,关注学困生是否参与探究与计算。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明确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以及竖式写法,同时还能够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到探讨过程中,并掌握这一内容。学生之间互动增加,同时学困生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三)积极开展分层指导
        为改善中高年段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分层指导方式。分层指导则主要指的是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分层,同时设计不同课堂问题、课堂活动以及辅导方式,采用这一方法,既能够推动优等生不断学习,同时也能够保证学困生不会因为学习难度大而丧失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开展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需要分层次设计问题。首先针对学困生,教师可提问,圆的半径为4厘米求出圆的面积。圆的周长为25.12厘米,求出圆的面积。针对中等生,教师可提问,将一个圆分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为12.56厘米,求出圆的面积。针对优等生,教师可提问,一个半圆形的围栏周长为10.28厘米,求出围栏面积。通过设计分层次问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问题,引导学生在不同层次内完成相应学习目标,改善两极分化问题。
        总结:教师在开展小学中高年段数学教学时,面对学生两极分化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从自身因素以及学生因素分析两极分化的原因,继而采取相应措施,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开展小组合作,通过这些方式,改善两极分化问题,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伍裕强. 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J]. 名师在线,2020,(13):14-15.
[2]刘海琴. 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 知识文库,2020,(07):40.
[3]周宗强. 探讨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J]. 考试周刊,2020,(07):8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