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利用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   作者:马玉曼
[导读] 实际上,分享属于亲社会的行为,幼儿只有学会分享,才能更好的和他人交往,构建良好社会关系。现阶段,社会当中,幼儿普遍存在着独占以及独享行为,这对其成长以及发展埋下不少不良因素。为此,教师有责任对幼儿分享行为加以培养。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借助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加以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新疆富蕴县第二幼儿园  马玉曼

摘要:实际上,分享属于亲社会的行为,幼儿只有学会分享,才能更好的和他人交往,构建良好社会关系。现阶段,社会当中,幼儿普遍存在着独占以及独享行为,这对其成长以及发展埋下不少不良因素。为此,教师有责任对幼儿分享行为加以培养。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借助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加以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校园合作;小班幼儿;分享行为
        前言:分享指的就是幼儿和他人在情感以及物质方面进行共享,属于亲社会的一种行为。现阶段,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幼儿的过度保护以及迁就,导致幼儿养成独享以及独占习惯,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在幼儿园当中,很多幼儿都因为积木以及玩具和同伴发生矛盾与争执。对幼儿分享行为加以就培养,能够促使幼儿寻找和他人进行相处交流的正确方法,有效提升幼儿交往能力,对交往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加以解决。为此,探究借助家园合作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加以培养的具体策略有着重要意义。
        一、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幼儿分享兴趣
        其实,环境能够对一个人产生巨大以及深远影响。所以,若想对幼儿分享行为加以培养,教师需营造相应环境。针对小班幼儿而言,教师需建立适合其心理发展、趣味性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幼儿分享兴趣。教师需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情境创设这种方法,通过建立趣味课堂,可以促使小班幼儿积极融入真实情境当中。在平时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可对活动当中包含的分享主题加以运用,促使幼儿通过自行领悟以及教师讲解,踊跃发言,表达自身看法以及观点。同时,若想让幼儿真正融入到学习当中,教师需尊重幼儿具有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其能动性。针对教师而言,需正确、适时引导小班幼儿构建属于自身独特的分享意识以及观念,概念以往纯粹、乏味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因为小班幼儿并未深入认识“分享行为”,所以教师可借助集体活动促使幼儿在心中构建和分享行为有关的直观认识。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趣味性的物质分享的活动,促使幼儿用自身喜爱的物品与他人交换,对各自喜爱的事物进行分享。在此期间,可以有效锻炼幼儿分享意识,激发其分享兴趣。
        二、促使幼儿学会分享,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分享
        教师需让幼儿懂得分享、学会分享并且乐于分享,同时可以从分享当中得到乐趣,这对幼儿而言非常重要。教师是幼儿学习以及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教师应当给幼儿有效积极的指引,积极引导幼儿学会和别人分享。而且,教师还需鼓励以及表扬幼儿的分享行为。教育期间,幼儿教师可借助不同方法加深幼儿对分享行为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可借助短文阅读、视频播放与故事讲解这些幼儿乐于接受、形象直观的方法对分享行为具有的重要性进行讲解。例如,教师可对和分享有关的故事进行讲解,促使幼儿慢慢领悟[1]。


而且教师还可播放有关视频,借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并且对其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加以有效调动促使其对身边分享行为的具体应用加以了解。此外,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幼儿亲自实践,让幼儿积极和他人分享,促使幼儿对分享行为进行深入理解。
        三、组织一些分享活动,通过具体实践学会分享
        在幼儿园当中,基本上都是构建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只有构建一些有着教育作用的分享行为,才可促使幼儿对分享概念、方式与意义进行深入理解。针对小班幼儿实施教育期间,教师可借助实践活动辻幼儿深入理解分享行为。幼儿教师可组织极具意义的集体活动,促使幼儿自行准备活动期间需要的事物,通过小组形式让幼儿一同完成某项任务。通过互相探究这一活动,可以让幼儿对自身拥有的事物进行分享。通过这些有着明显分享性质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幼儿具有的分享意识以及能力。例如,分享美食、春游活动以及秋游活动等[2]。
        四、创设良好家庭环境,树立起良好的分享榜样
        实际上,家庭教育是幼儿最为直接的一种教育来源,父母行为能够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独生子女而言,家长行为会对幼儿行为以及观念形成产生巨大影响。假设家长可以悉心教导幼儿,为幼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可以促使幼儿身心实现健康成长。常言道,家庭乃是幼儿首个学校,而家长则是幼儿首位教师。所以,针对幼儿而言,家庭环境有着重要作用。父母是幼儿监护人,需要为其树立起良好榜样,给幼儿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借助一些生活习惯逐渐影响幼儿。例如,家长可针对一些事情对自身观点进行分享交流,让幼儿指导现实生活当中,不管遇到痛苦还是喜悦的事情,都要和信任的人分享自身管带你。此种分享是分享一些精神情感[3]。针对幼儿而言,其应当学会愿意并且乐于对自身心情进行分享。家长可以借助孔融让梨这种教育方式,让幼儿与家人互相分享美食。假设家长能够为幼儿树立起良好榜样,可以让幼儿在学校以及家庭双重教育之下,逐渐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懂得与他人分享,进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结论:综上可知,若想对幼儿分享行为加以培养,教师和家长需要互相配合,要在真实教学情境以及家庭情境当中鼓励幼儿逐渐学会分享,并且善于分享,有效激发幼儿的分享兴趣。而且,教师还需积极引导幼儿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深入了解分享行为,促使幼儿在实践当中对此种理念进行践行。借助家园合作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加高效、更加理性的培养幼儿分享行为。
参考文献:
[1]欧梦晓.用家园之力开启分享之门——浅谈家园合作下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J].读写算,2020(05):36.
[2]李荔萍.让“分享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关于幼儿自主分享行为培养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07):55.
[3]王芳.从家园合作角度探索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路径[J].家长,2019(07):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