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需要利用心理活动特点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动力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   作者:倪万兵
[导读] 传统教育思维不能指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能动性探索,也没有引导班级学生以良好状态参与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中,限制学生们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运用的综合动力,不能立足课堂教学提高学科教育实效性。基于初中生呈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健康发展需求,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到班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活动特点以制定科学的课堂教育方案,利于锻炼学生们参与知识探究的综合动力。本文分析体育教师通过哪些方式利用心理活动特点引导初中生积极探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 倪万兵 210031

摘要:传统教育思维不能指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能动性探索,也没有引导班级学生以良好状态参与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中,限制学生们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运用的综合动力,不能立足课堂教学提高学科教育实效性。基于初中生呈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健康发展需求,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到班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活动特点以制定科学的课堂教育方案,利于锻炼学生们参与知识探究的综合动力。本文分析体育教师通过哪些方式利用心理活动特点引导初中生积极探索课程知识。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育思维;初中生;心理特点;参与动力
        前言:基于初中生呈现出的心理活动特点,体育教师应该分析通过哪些方式提高班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教育方案以调动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因为传统教学思维不能锻炼初中生的学习和思维逻辑能力,也没有指导班级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探索与灵活性运用,限制学生们参与课堂探究的动力。所以体育教师应该立足初中生的心理认知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案,立足认知特点构建高水准的探究平台以强化课程教育效率。
        一、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到初中生的心理活动特点,重视立足游戏调动班级学生的探究动力
        基于初中生呈现出的学习能力和健康发展需求,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到班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活动特点以制定科学的课堂教育方案,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打造生动化的探究平台,利于调动学生们参与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的能力。本文认为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到初中生的心理活动特点,重视立足游戏调动班级学生的探究动力,可以在理念革新基础上打造生动化的探究平台。
        例如在开展跳远知识讲解时,体育教师需要关注到初中生体现出的探究意识与思维逻辑特点,重视在理念革新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方案,通过游戏问答调动班级学生的探索和内容理解能力。“跳远运动需要获得哪些力量支持?”“在跳远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哪些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提高跳远成绩?”这样能通过问答引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探索,在满足其好奇心理基础上推动课程教育的优化发展,利于获得更高水准的能力培养效果。
        二、通过信息技术运用打造生动化探究平台,有助于满足初中生呈现出的多样化探索需求
        因为传统教学思维不能锻炼初中生的学习和思维逻辑能力,没有指导班级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探索与灵活性运用,没有在关注到学生们心理特点基础上推动课堂教学的优化发展,这样不能提高课程教育的实际效率。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心理活动特点,体育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运用打造生动化探究平台,有助于满足初中生呈现出的多样化探索需求。



        在进行篮球知识讲解时,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教育资源以打造生动化的探究平台,立足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对篮球知识的了解程度,在满足学生们生动探索兴趣基础上推动课程教育的优化发展。在播放视频资源之后进行篮球文化、发展历程与技巧运用等知识讲解,在课堂互动基础上满足初中生呈现出的多样化探究兴趣,在把握心理认知特点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动力。这样可以提高初中生对篮球知识的掌握与结构梳理能力,也能在生动氛围中引导班级学生进行多个层面的内容探索,利于收获更高水准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师需要通过项目竞争锻炼初中生的合作与拼搏意识,提高班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
        研究指出体育教师应该分析通过哪些方式提高班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教育方案以推动课程教育的优化发展。因为初中生在课程教育中有着拼搏探索的心理认知特点,所以体育教师需要通过项目竞争锻炼初中生的合作与拼搏意识,提高班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能通过理念革新打造创新性的知识探究平台,在把握初中生认知特点基础上强化班级学生的参与动力。
        体育教师在讲解排球知识讲解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初中生呈现出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在讲解理论知识时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探索,提高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认知与实践体验能力。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对抗方式体验到排球运动的特色,在熟练运用排球运动技巧的基础上关注到团队合作的运用价值,在合作交流和拼搏基础上提高学生们对排球知识的认知和梳理能力。这样能在满足初中生心理认知特点基础上构建多样化的教育方案,在项目竞争中提高班级学生对排球知识的认知与实践运用能力,有利于锻炼班级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
        结论:综上得知体育教师应该立足初中生的心理认知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案与培养目标,立足认知特点构建高水准的探究平台,引导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多个层面探索与体验。本文认为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到初中生的心理活动特点,重视立足游戏调动班级学生的探究动力。同时,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运用打造生动化探究平台,有助于满足初中生呈现出的多样化探索需求。此外也要通过项目竞争锻炼初中生的合作与拼搏意识,提高班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华,陈庆指.“全动力”教学理念之——创新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培养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J].收藏界:名师探索,2019,13(02):239-240.
[2]张宝根,唐炎,胡小清等.基本心理需求,情境兴趣与初中生体育课堂学习投入的关系[J].体育学刊,2020,12(2):129-134.
[3]吴烦.初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研究——基于体育课程教学“三大问题”的视角[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1(8):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