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林志斌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重点,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个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以后进行数学学习所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本文就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进行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明新华侨中学   林志斌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重点,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应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个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以后进行数学学习所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本文就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探索能力
        数学教育重要的基础教育内容,对学生思维智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对于数学问题以及规律的综合分析能力的总称,其中包括数学意识和数学行为的很多方面,数学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再发现,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增加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以后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帮助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创新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从兴趣培养、方法指导、鼓励质疑和鼓励创新几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进行培养[1]。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兴趣,才会对学习产生自主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从而增加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积极性。
        (1)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探索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数学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存在,从而积极主动的走入数学学习当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重视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会得到应用,在数学教材中,也更加注重数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教学中要注重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加强数学实验内容的比重。教学实验帮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索中去,帮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4)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帮助学生进行各种思维情境的创设,使问题需要的知识和学生现有的数学水平存在着联系或者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开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探索[2]。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对知识进行掌握,更加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打开数学知识学习的大门,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于读的能力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观察能力和问题的整理归纳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对于题目材料可以进行正确的判断,对数学资料中的内容进行敏感的感知,对数学材料和题目之间的重点内容可以快速的发现,引导学生学会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2)引导对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思考尤为重要,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化和提升,培养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对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对其中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掌握各种知识中的联系,对现有问题替换其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展开研究。
        (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对数学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结论,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对疑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
        学生在进行一些数学问题的解答后,通常想通过对参考资料的查询或者对教师的询问,来验证自己答案的正确性,缺乏对自己问题答案的信心,对权威的言论缺乏怀疑态度,缺乏创新思维。学生自信和质疑精神的形成是探索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师或者学习成绩较好学生的问题答案和解题思路进行质疑,相信自己的想法,通过对权威的质疑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教师对学生的新发现和巧思妙解要积极地进行鼓励,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性。
        四、设计探索层次,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要注重对问题层次性的设计,熟练掌握提问的技巧,对学生进行教育意义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增加学生对于数学规律探索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符合学生知识追评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迪,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联想等,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问题的结果,同时要重视探索的过程。在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锻炼学生研究问题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互联网等远程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主的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利用自身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总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应当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并将知识应用和创新服务,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自身数学素质,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殷学娇.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19):272-272.
[2]张国荣. 探索如何让有效阅读为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助力[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9, 000(004):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