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江维来
[导读]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数感的培养多于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更多注重的是教材上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变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对此,本文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乐清市南塘镇小学   江维来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数感的培养多于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更多注重的是教材上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地提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变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对此,本文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来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教育期间,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综合素质培养中很重要的培养方向,数感的有效培养和提升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和计算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数感的解释就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直观的感受、感觉,具体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善于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这样,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思维方式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
        数感是学生的一种感觉,并不会表现在具体事物上,而是表现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计算和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建立数感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解题思维,让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式更加多样和灵活,而不是循规蹈矩,那样,一旦出现的问题出现变动,学生就会产生迷惑和不解,不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并且,数感的培养也能教会学生把数学当成一种工具去解决问题,通过数学的逻辑方式来找到问题的解析思路,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有确定性作用,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思维活跃[1]。
        例如,在学生看到一个数字,比如说28的时候,学生脑海中出现的不应该只是20+8,还应该出现30-2、4×7、56÷2等等。这就是意味着学生在看到问题并分析时,思考到的方法不单一,而是能够通过所学习的知识共同分析问题,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能够学以致用,对数学知识产生了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培养数感的策略分析
        (一)联系生活,建立数感
        小学教育期间,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成长发展和后续的学习中能够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跟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而数感并不是一种知识、一种事物、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一种感觉,小学数学教师并不能直接通过定义或者概念的讲解去教授学生,而是要通过引导学生、锻炼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主动分析和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数学能力,让学生自行发现和感知,学习自主化。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联系到实际生活,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2]。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建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主动解决。学生经常的会去购买学习用品,可以对学生们提问,买两只铅笔、三个稿纸本、五块橡皮要多少钱。利用这些学生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对学生进行提问,来锻炼他们的观察和计算能力,并且学生对于身边事情的计算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数感的建立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二)通过结合估算教学,帮助学生发展数感
        在日程生活中和数学学习时,估算的方法经常会被用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用问题去锻炼学生的估算能力,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课堂和实际生活中,灵活的运用估算的数学技巧去解决问题[3]。
        例如,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下面这种类型的问题:家长去超市进行生活用品的采购,水杯11元、碗16元、水盆18元、热水壶42元,而家长的手里现在只有100元,够不够买这些东西?用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估算,学生一般会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进行计算,水杯和水盆加起来大概30元,加上碗不超过50元,而剩下的50多元足够买热水壶,所以够用。
        此类问题虽然只是简单地加减法,但是不是要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计算,而是让他们快速的估算,这种问题充满趣味性,让学生有分析和研究的兴趣,并通过这种方式的锻炼,提高了估算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数感培养和以后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获得很大提高。
        (三)通过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提升数感
        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传统的说教教学方式已经变得较为落后,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多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交流,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互相学习,计算方法的互相成长,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还有数感的共同提升有很大帮助[4]。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分组对教师的长和宽进行测量,让学生相互合作有负责思考测量方法的、有负责计算的、有负责实际测量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中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并加以实施,锻炼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何获得数感思维能力和逻辑方式的提高。
        结束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数感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意识,拓展其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富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中旬,2017 (02):35-36.
[2]沙海華.课堂内外学数感,启蒙开智促发展:浅谈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8(10):78-79.
[3]张晶.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求知导刊,2018(02):46-47.
[4]金红艳.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151-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