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高飞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高飞
[导读] 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中心的新技术,它们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商业、农业、医疗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同样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青水九年制学校  高飞  723613

摘要: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中心的新技术,它们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商业、农业、医疗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同样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思考与实践
        引言
        数学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有可能引起学生的畏难畏强情绪和厌学心理,大部分学生在传统的以理论讲解和习题训练为主的初中数学课堂上都难以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以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和建构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软件所形成的信息化工具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克服很多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且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过程中也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强大而便捷的信息交互功能。
        一、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学习对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漫长人生路上的一场无止境的博弈,只有兴趣,才是促进其走下去的最为强大的推动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机械式的灌输教学,仅仅将数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对数学的心理需求。随着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革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从而做到很多以前教师做不到的事情。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下的图文闪烁,动画以及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多种表现形式,在数学课堂上营造出了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从而推动学生进一步地深入到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的学习中,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让学生明白教师在讲些什么,同时枯燥乏味的概念也让学生对相关的教学内容产生厌恶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打破教学的僵局。首先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一组动画,一个滚动前进的汽车轮胎,一个正在转动的水车,还有一个快速旋转的风车。这些通过多媒体所展示出来的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很容易的便会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以此为例子,来讲述相关的圆的的中心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的相关知识,将会更加的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
        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制作出适合学生的多媒体课件。适当并且适量地加入音乐、动画、视频等辅助方式,但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喧宾夺主。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度过一堂课,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起到辅导教学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教师应着重开发信息技术在引导学生思考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作用,如在讲解立体几何的结构及体积、表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使用电子投影仪对立体物体进行全方位动态展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的概念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但信息技术和相关教学工具只是辅助教学工具,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学习内容上,而不能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信息技术上,杜绝“本末倒置”现象的发生。
        三、应用信息技术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课堂实践,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不是考试,而是应用.因此,不管是哪个学科的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更是如此.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和理解这些新知.然而很多教师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因此其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会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就容易导致纵然学生的理论性知识学得很扎实,但是应用能力却不强,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有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生活化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不知道该如何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从而导致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过于僵硬。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教学形式的运用,能够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又能够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因此,教师应该深刻把握教学内容,寻找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加工,使其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此外,教师也可以搜集整理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并制成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这样可以在说明教学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
        四、运用课后,指导复习
        不同学生学习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也都有所差异,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课后为学生提供多个复习微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和观看,从而提升课后巩固复习的效果。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中,教师根据本课内容的几项知识点,整理和制作复习微视频,包括根据数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检验方法、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总结等。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微视频,可以有效地提升自主复习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利于教师构建高效、趣味的数学课堂,实现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学习效率的明显提升。通过数学教师将具体的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充分的融合,为学生呈现出全新的数学课堂,帮助学生更为直观、轻松的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同时进一步突破对重点与难点知识的学习,以此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成就感,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最终保障高质量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马名伟.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J].亚太教育,2019(12):85.
[2]屈殿颖.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6.
[3]李碧云.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12):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