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2/4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   作者:何国勇
[导读] 在中职学校中产教融合是主要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助于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也能够将中职学校具备的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互联网+是近些年高速发展的新型技术,其广泛应用能够促成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目前很多产业都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从而其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来说是一项挑战。在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模式下,有效结合互联网+,制定出符合人才发展的培养策

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 何国勇 

摘要:在中职学校中产教融合是主要培养人才的模式,有助于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也能够将中职学校具备的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互联网+是近些年高速发展的新型技术,其广泛应用能够促成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目前很多产业都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从而其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来说是一项挑战。在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模式下,有效结合互联网+,制定出符合人才发展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
        目前互联网+发展速度较快,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当前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上会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但是很难满足培养出符合互联网+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使得学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没有足够创新意识、不具备较强跨界融合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知识较为单一。为有效解决这一情况,应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校企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基于系统工程素质,全面制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内涵、模式、方案以及课程体系、运行机制以及管理体制等,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落实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策略,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互联网+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符的人才
        当前互联网+不断发展,社会变革下对于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产教融合主体能够应用互联网技术对其进行了解,以此来调整培养人才的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并构建出具备动态化的课程体系,将中职学校的教育能力以及水平提高,培养出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二)有利于提升产教融合程度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的云服务平台,能够使产教更有效的沟通,共享资源,并实现人才联合培养[1]。而在互联网+条件下形成的用户思维以及共享思维能够使产教融合的每一主体构建成较深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教育机构、社会组织以及行业企业所具备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突破办学壁垒,对人才进行科学培养。
        (三)有利于促进产教融合各主体发展
        产教融合的主体主要是指学生、学校以及企业。对企业而言,互联网+能够为其提供产教融合平台,能够使其在学生管理中直接参与,和学校一同构建培养人才目标,保证学生与企业要求相符,企业也可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良好形象,为自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学校来说,互联网+能够使学校管理更加简便,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管理水平,最终有效提升学校影响力。对学生来说,其在互联网+结合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可以学到和专业有关的知识以及技能,并有效培养其实践能力。另外学生可通过互联网自行探索和挖掘学习资源,以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为自己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互联网+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策略
        (一)加大校企合作深度,提升用户参与度
        基于互联网思维对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的内容是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授课教师需求。中职学校原本教学重视传授理论知识,教师按照教材教授理论,学生根据相关步骤来操作没有重视到实践操作的创新,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于企业选择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影响,也会对所构建的合作关系产生影响。中职学校产教融和培养人才模式需要注重学生和企业间的纽带关系,将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为主线,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教学活动进行设置,确保学生与企业需求更加接近,将人才素质以及能力提高,加加大校企合作深度。在该过程中实现学校培养人才结合企业发展,那么需要结合学情以及具体需求对个性化课程进行制定,使学生在课程制定过程中积极参与,同时做出课程改革意见,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专业学习中。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思维下将产学研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根据服务企业需求将校企合作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构建更加高效的产教融合培养人才模式,以此找出利益共同点,在应对校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发挥互联网作用,构建高效的沟通机制,将校企合作效率提高[2]。
        (二)共享职业教育资源,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在职业教育中企业积极参与是其一项义务在学校教学、办学活动以及构建决策体系中可通过多途径来参加。校企双方在这一过程中应使用互联网手段,构建更多渠道,将企业在实践教学中参与的深度与广度拓宽,以此实现中职学校教育改革,在中职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落实教学、选择教学内容以及开展社会实践等方面将企业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产教融合机制更加完善和深化。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下,更新知识的速度不断加快,中职学校开展的实训教学活动,需要提升学生岗位技能水平,也应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及通用能力。利用互联网+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技能等优质资源库,共享职业教育资源,学生可结合自我规划以及社会需求通过资源库学习,以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保证符合社会需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保证培养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在中职学校发展中,其培养人才模式逐渐发展为互联网+有效结合产教融合模式,这对于其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产教融合培养人才中,互联网+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使学校专业设置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职业标准,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生产过程,使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积极参与,确保培养出能力更强、素质更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丽均,尤淑辉,吴畏.“互联网+”时代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95-98.
[2]刘如松.“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19(18):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