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甘志文
[导读]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有部分学生因为一些原因逐渐成为学困生。
        甘志文
        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  江西 高安  330804
        摘要: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有部分学生因为一些原因逐渐成为学困生。尽管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其仍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对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手段,引导其加强学习,提升自身水平。鉴于此,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对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应对策略
        与城市教学不同,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很多先进的教育方式在农村难以实施,这便导致农村的中学数学教学水平不均衡,学困生人数相对较多。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整体水平受到影响的关键因素便是学困生的逆反心理,而导致学困生出现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社会方面、家庭方面、智力方面等。但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对该类学生的形成和特征等进行分析,找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
        1、理解能力较差
        此类学生分不清数学的公式、概念以及定理,尤其是难以弄懂数学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等相似的概念时,学生难以分清图形本身的性质以及图形之间形状关系和位置的区别,更弄不懂深奥的图形对称方式等复杂的概念。学生一旦在作业以及考题中遇到借助该类知识解答的习题时,便束手无策。
        2、自学能力相对较差
        很多农村学困生没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仅仅是把学习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即便自己学过的知识,也无法在作业和练习中灵活运用,有些时候学得模棱两可,并不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甚至对教材中的相关基础问题也难以解答,更无法抓住问题的难点以及重点,自学效率非常低下。
        3、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
        农村中学的数学学困生往往存在应付以及自卑心理,特别是考试作弊、作业抄袭以及欺骗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屡见不鲜。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对知识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缺少学习的动力,久而久之,便对学习数学产生厌恶感和畏惧感。这种负面的情绪,导致学困生越来越不想学,成绩越来越差。
        4、缺乏参与意识
        学困生往往只注重最后的结论,并不会推导解题过程,尤其在寻找和发掘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各个数量间的相关属性、较为抽象的概念以及对数学思维时,根本不会参与到寻求真理和答案的过程中,往往只想知道答案而不探究过程,最终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概念,时常发生知识断层的情况。
二、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应对策略
        1、增强自信心,形成成就感
        学困生学习自信心不强,这是阻碍学困生转化的重要因素。我们发现,学困生在日常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的机会极少,长期不能获得成就感,学习积极性慢慢退化,从而失去学习动力。

而在小班化教学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有了较大的活动操作空间,我从两方面人手:
        (1)题目降低难度,同分不同题,让大家都能获得成就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有条件分得越细越好。练习、小测、单元测验的题目都按难度进行分等级,但每题的分值一样,让他们做自己相应等级的题目,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高分甚至满分,从而获得短时的成就感,逐步找到自信。
        (2)设置学生作业展览墙,让同学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在教室找一块地方专门张贴各个组别中的优秀作业,可以是答案标准的、有进步的、书写漂亮的、多种解法的等,也可以分享自己找到的好题好解法,总之让大家都有获得认可的机会。
        2、培养自省意识,在错误中前进
        面对“学困生”,教师最直接的体验就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作业,每次检查的结果都差不多,不管是新的题目还是旧的题目,除了空着就是乱做一通。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学困生”没能将错误当成一种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其实就“学困生”而言,即使对于做错地或者空着的题目,他们也有过思考,只是这些思考没能促成最终的正确结果。教师可以让“学困生”去反省,让他们回忆思考的每一步,再接着补救没能想出来的步骤,下一次再做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一定的思维路径,进而能将题目解答出来。
        以“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这一章节为例,有下题:求函数Y=x2+2x-3的最小值。按理来说,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但是一个人数五十的班上也有近十人不会,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学困生”。教师要看看问题的症结在哪儿。首先,教师问学生:函数y=x2的最小值是多少?学生来说是“0”一一看来这一步没有问题。教师接着问:函数y=x2+1的最小值是多少?学生说函数y=x2的最小值是。,那么y=xz+1的最小值就是飞。教师再问:函数Y=x2+2x+1的最小值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愣住了。教师问他们为什么不会了,学生说,不知道x2+2x+1这个式子能变成什么。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在反省中知道了原来是完全平方公式不会用。反省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真正水平,也能让教师对症下药。
        3、加强学校与家庭间的联合
        农村中学生大多为走读生,在家庭中生活时间比较长,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就目前来看,部分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对中学生调查可知,大部分数学学困生的家长不能辅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关注度比较低,使部分学生同样不关注自身的学习。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保障学生能够稳步提升实力,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避免如“5+2=0”这样的教育公式出现。
        比方说,学生张某因父母外出务工,与自己的奶奶住在一起,其数学成绩一直偏低,经调查了解发现,因张同学的奶奶年纪比较大,身体素质差,为减轻家庭压力,张同学每天放学后需要给家里养殖的牲畜进行喂食,打扫环境卫生,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对此,教师通过与张同学的父亲沟通,以增加生活费金额的方式,减少养殖牲畜的数量,增加其学习时间,同时对张同学进行课下辅导,讲解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其提升自身学习成绩。
        三、结语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出现,导致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别较大。同时,中学数学又是成绩差距最明显的一门学科。基于此,数学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新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春华.浅谈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J].新课程导学,2018,(33):8.
[2]林琴炉.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32):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