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黄金英
[导读]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操作能力极强的基础学科,化学的基础就是实验。
        黄金英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仙游第一中学永鸿分校    351200
        摘 要: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操作能力极强的基础学科,化学的基础就是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着重对初中生的化学能力及化学素养加以培养。化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本文主要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具体探讨了推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基于实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吸收其中包含的知识原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这样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构成,是让学生能够就具体问题展开研究的重要学习手段,在实验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的各种思考与发现,体现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实验教学有更好的展开效果,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也才能更好的达成。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外,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用大脑和双手去开发去探索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锻炼双手的操作技巧。 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大脑不断地运转, 双手灵活的操作,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也对他们其他方面产生有利的影响。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积极探索
        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积极的探索。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多较差, 化学实验本身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初中生很快地进入到化学实验中去,且化学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它会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实验的乐趣, 收获实验成功后的自信心和满足感。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就是探求或研究未知事物或已知事物的能力,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就是探究能力。而想要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就需要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并提出与这个活动主题有关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的时候,可以先讲解实验室的反应原理,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知。随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要怎么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二氧化碳?要如何在实验室里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起来?如何验证和验满呢?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时候,制取二氧化碳时可以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吗?因为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探究性质,所以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并根据制取氧气的装置得出这样的猜想——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地分析二氧化碳具备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学生提出二氧化碳的验证、验满猜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实验进行探究。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会以演示实验为主。因为,让学生操作实验过于费时、费力,而且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这样一来,导致学生没有参与感,所以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不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进行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要让学生通过动手,自行将实验的现象、结论总结出来的。
        例如,在开展实验教学“氧气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邀请两名学生走上讲台,并将一根直铁丝、一根螺旋状的铁丝交给学生,让他们分别点燃这两根铁丝。为了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在让这两名学生进行实验对比前,提出这样的问题:螺旋状铁丝的末尾处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在实验中提供的集气瓶底部铺沙子或者放水的原因是什么?在听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会活跃起来并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思考、观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发现:火柴能够将铁丝引燃,沙子和水的作用为避免熔融物溅落瓶底,防止出现集气瓶炸裂。随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若是铁丝没有燃烧成功,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问题的开放性较强,而且有一定的探究性,所以学生会将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并在交流中不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感知教材内容,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会以教材内容为主,按照教材中提到的实验用品去准备,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来做实验。虽然,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鉴于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例如,在讲授“分子与原子”这部分内容时,化学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实验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教师提供的生活物品,创设相应的实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准备生活材料。如:热水和冷水(可饮用)、糖块、品红溶液、墨水、各种水杯。第二,教师讲授化学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分子不断运动的特性,并介绍影响分子不断运动的因素。第三,提出化学问题。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展示影响分子运动的因素。第四,展示成果。化学教师在此让其中一个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展示,将品红溶液放到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杯子中,并观察品红溶液在两个杯子中的扩散情况。结果发现:在热水杯子中的品红溶液扩散的速度较快。
        三、结语
        综上,教师想要优化实验教学,可以采用上述几种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还可以有效地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潜能被挖掘出来。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何荣粉 . 化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性引导策略浅析 [J]. 学周刊,2017(33):42.
[2]黄承男.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中外交流,2019,26(52):290.
[3]洪浩.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探究[J].魅力中国,2019,(52):328-3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