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30期   作者:李登飞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导向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李登飞
        贵州省沿河思源实验学校      565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导向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为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内心素质,加强学生的学科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当然由于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对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适用方法,对于中学阶段的物理科目来讲,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参与。
        关键词:初中物理; 素养培养; 教学方法;
        
        初中是系统化接触物理学科的启蒙阶段,也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其自身综合素养的关键阶段。只有在学生的启蒙时期,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教学理念的一部分,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主动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领域的奥秘,以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重视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所谓核心素养,从字面来看,核心素养是以素养为基础为前提。简单来说,就是参与者必须能够调动自身的能动性,以自己的意愿主动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各项技能。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的传授,更加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讲授的知识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课堂较为无趣呆板,并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由于物理本身是一门较为高深的学科,比较晦涩难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物理产生厌烦心理,并不利于对物理的教授。因此在新时代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从自身做出改变,在课堂上积极调动课堂氛围,探索学生更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更注重于“以人为本”,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改良。除此之外,由于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大量的理论基础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验,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通过趣味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大量的结论都是无数先人通过不断实验,不断探索所得到的结果,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根据性质不同将物理划分为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需要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两个方面。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结构看,受到各项考试的影响,我们更注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学生是否将理论知识背牢记牢,在相关的笔试考试中,能否得到相关知识点的分数,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并且批判的“应试化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许多教师将动手实验认定为没有用处的课程,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的存在,所以在学校设置实验课的情况下,依然将实验课改为理论课,也不去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对学习物理感觉到枯燥乏味。实际上,物理一直以它的动手性称之为趣味性学科,同时它的实际操作性很强,十分值得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

例如最简单的受力实验:我们可以准备一些一定质量,且质量相同的物体,和两根宽度不同的绳索(宽度相差较大),将宽度不同的绳索分发到一个学生的左手和右手中,将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系在两个绳索的下端,这时学生左右手的感觉不一样,宽度窄的绳索使学生的手更易产生紧勒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受到的外力相同时,物体的接触面积越大就说明受到的压力也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三、进行教学评价,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进行教学评价,以此来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认识到自身在实验过程中所采取的态度和自己学习时的责任心,以便学生能够及时纠正自身的缺点,及时改正自身的态度,采取正确、积极的科学态度进行学习。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一周为周期进行教学评价,设置评价内容。例如,课堂中的积极程度,做实验过程中的态度,面对任务时所具备的责任心等,以此来促进教学评价的顺利进行。
        四、分学段界定培养目标,分章节制定教学目标,明确培养方向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要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学科素养,需参照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从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初中生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出发,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分学段来界定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八年级:了解力、热、光、声现象及有关概念、规律,建立物理观念,能够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在新情境下能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培养初步的观察-对比、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能力,了解控制变量法、类比法、转化法等;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课堂上敢于质疑,发表自己见解;关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
        九年级:了解电、磁、能源的有关概念与规律,在八年级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概括论证、关联整合,
        应用实践能力——分析解释、推论预测、综合应用,迁移创新能力——直觉联想、迁移与质疑、建构新模型等能力;提升陌生情景中的问题解决、知识的提取与综合使用等能力,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认识科学本质,形成初中生应具备的关键品格。
        在此基础上,再确立初中物理教材共22章的章节教学目标。每一章都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去设定。如“科学思维”方面,教师需结合章节教学内容和初中物理培养的主要科学思维能力来确立。确立章节目标,能够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各单元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细化学段培养目标,明确每一章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能力的增长点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点,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培养意识,找寻教与学的内在关联,选取目标达成的最佳方式、最优策略。
        
        参考文献
        [1]焦双梅, 王和平.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刍议[J]. 中文信息, 2019, 000(004):111.
        [2]张佳佳.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