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 周茂举
[导读]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

        周茂举
        蔺阳中学  四川省泸州市  646500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其内容错综复杂,概念抽象,体系庞大,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需要有极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因为各种因素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差异性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以便于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并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本文将对分层教学法进行探析,希望对物理教学方法进行革新。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高中物理;物理教学
        引言
        当前教育环境下,高中阶段被视为重中之重的一个阶段,而其中的物理学科则是众多学科中的重点学科之一。高中物理与初中阶段相比,知识广度和难度大幅增长,很多学生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再加上教师们统一模式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逐渐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很多教师都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力图冲破眼前的难关。而其中的分层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了起来。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前提
        关于哈姆雷特,有这样一句话,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即便是再好的东西,因为接触它的人不同,对其含义的理解也就大不相同。既然如此,对于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每一位物理教师也必须深入研究,领会其真正的精髓,把握其关键,从而确保分层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彻底惠及每一位学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用它,就必须先“懂”它,比如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1、重视学生的课堂地位
        课堂的主体有两类,第一类,教师,第二类,学生,而纵观过往的课堂,主体永远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是只注重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甚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眼光也在发生变化,很多人已经看出这种老旧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合现当代社会的教学理念的,因此,分层教学法被很多教师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来。
        很多教师已经在有意识的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堂主体的转变,他们在不断“弱化”自己的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地位。针对这一点,教师有一个点需要着重注意,那就是作为教师,应当明白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师生关系要和谐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身为礼仪之邦的中华儿女应当始终坚持的并延续下去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就尊师而言,也必须掌握好度。从最现实的情况说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否认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其实是很怕教师的。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是众多的,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不平衡的师生关系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导致的,都必须被及时阻止并加以改善,让二者之间的关系回到一个平衡点上来,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分层教学法被很多教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了。分层教学法的其中一个原则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要求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从而掌握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给学生创建适合他们成长学习的课堂环境。
        3、全面发展示必然
        时代发展不同,对人才的要求自然也就不一样,而就目前的社会环境来说,对于人才的要求不说十项全能,但也必须是属于复合型的人才行列方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要让学生们符合这一点要求,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很重要。为此,分层教学法被重视和引用到了教学中来。分层教学法能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激发其潜能,培养其优势方面的兴趣,引导和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全面发展。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课堂之中除了教师就是学生,而学生是整个课堂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部分,教师和课堂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于学生,因此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作用于身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所以,分层教学法在实施之初,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学生们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成绩的高低不同,为了不让成绩两级分化过于严重,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已经是一种必然。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和学生接触较多,对自己的学生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要想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样“大致”的了解还是不够,教师必须多方面的、彻底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比如其在每个课堂上的表现、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或班主任教师、同班同学了解,当然,最好是能够和学生本身进行交流,这样以便于教师更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教师要了解的信息则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物理这门课本身的看法、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学生自身的内在潜能等。
        虽然许多根据学生成绩分成了不同层次的班级,但在同层次班级中学生具体情况也是不同的,学生学习的发展一样不均衡。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所任班级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有一个详细地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和爱好兴趣等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类总结了。通过综合分析,教师要从所有学生中找出其中的共同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对这些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分层。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绩难免会出现分化,每个班都有教师口中所说的好学生和差学生。在分层教学法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为三类,从高到低A类、B类、C类。其中的A类学生是好学生,其物理成绩一直以来都比较理想,个人能力也非常的突出,最重要的是A类学生自身对物理知识有着极大的兴趣,愿意下功夫去钻研物理知识。B类学生是人们常说的“中游生”,这类学生的物理成绩虽然没有A类学生的理想,但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还是很牢固的,其与A类学生的差距就在于这类学生在面对更有深度的物理题时没有信心,容易退缩和放弃。这类学生从数量上来说,大概占据班级全体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六十左右,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C类学生就是物理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差学生”,这类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更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且大多数的学生因为长时间的低成绩已经丧失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同班级学生情况不尽相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能应因人而异。针对各层学生的表现以及现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不可一概而论,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比如A类学生,往往基础不很扎实,教师要做的一点就是继续夯实其物理基础知识,俗话说的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很重要。不管学生的物理成绩多么优秀,作为一名高中生,物理基础知识的加强仍然不能松懈,教师在平时要将基础题目和难题穿插给学生讲解,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毕竟中国有句话叫“温故而知新”嘛。当然,这类学生的物理能力也不能忽视,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必须给A类学生提供具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题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其解决物理难题的能力。总之,A类学生的教学难度相对较低。B类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学习物理的信心。要让这类学生知道“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难题都是多个简单知识点的“结合体”,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有所收获。要让他们在遇到难题时不要遇难而退,而是要斗志昂扬,迎难而上。C类学生,教师要做的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培养这类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这一点需要物理教师们将难题简单化,简单题目明了化,即在给这类学生讲解物理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耐心的将题目进行拆分,力求将每一个小的知识点都渗透给学生,让他们在题海中理解物理知识,打破物理难这个“纸老虎”,树立自己一定能学好的信心;第二就是夯实其物理知识,还是那句话,不管是多么难的物理题目,将其拆解之后也还是一些简单物理知识的“结合体”,所以,学好物理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有难度的物理题目,方能在未来的物理海洋中畅游的更远,下潜的更深。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B、C两类学生有一个共性,对物理没信心,既然如此,教师就必须想办法增加信心,更重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举个例子——加速度。一辆小汽车和一辆火车分别在10s和300s的时间内将速度提升到了100KM/h,它们谁的速度大或者说谁的速度变化大呢?其实这已经不能简单的来用速度的概念来进行评判或者比较,而是涉及到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之间的比,也就是常见的公式a=△v/△t,所以速度的变化量大的加速度不一定大。而加速度这一概念它不仅能表示速度的变化快慢,还能表示运动变化的方向。就以高一物理上册中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为例,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也就是加速运动,且加速度的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反之,即减速运动,且方向相反。教师应该更加重视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通过这一案例可知,物理知识是十分实用、生活化的,物理知识是体现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它与人类的生活很密切,学好物理知识是很实用的。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重视知识的积累,由此可以激发B、C类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和信心,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物理知识。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教师应当明白,在运用分层教学法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明白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原则是因人而异,优差兼顾。在“规则”内进行灵活运用,并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减轻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学习的压力,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取长补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多祥. 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天津教育, 2020(9):105-106.
        [2]苏红敏. 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1):173.
        [3]杨震. 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6):1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