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华
太原市第三实验小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030012
摘要:思维导图主要是由主题连接各种节点、图像以及色彩,构建一个有序而又发散的知识体系,从多种维度表达相关联领域的知识网络构图,其类似于人类的大脑神经网络。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就是大脑,其分支结构就是大脑分管的各类领域。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实现了思维的可视化,它记录着思维的走向和过程,形成一种直观的思维脉络,学习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快速厘清知识整体结构,促进学生思维的激发、整理和迁移。基于此,思维导图被广泛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尤其适用于小学数学复习课,本文主要分析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联系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的契合点,借此探索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学效果的路径,为提高数学复习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数学复习;教学效果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应付考试学习为主的弊端,造成学生复习压力大,负担重的问题,这种情况造成小学数学复习效率,为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可以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复习的模式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复习,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数学的发散性思维。
1.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
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类大脑的一种模拟,利用脉络分支将整个思维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知识的笔记形式。最早是由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出来的,这是一种完全区别于传统笔记直线记录的方法,思维导图将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用直观的图形连接起来,它更强调的是一种“思维流”,脱离刻板的知识整理,完全依据每个人的思维来描绘,使知识具有趣味性,并且便于记忆。思维导图从基本形式上来看,具有直观性、发散性、逻辑性、联系性以及个性化特点,主要在于思维导图能够挖掘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并且通过不同个体的发散性思维进行直观的表达,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形成的知识体系就像大脑一样,学习者能够更深刻的了解该知识的结构,构建一种完整的逻辑图形。许多小学生称思维导图为树干和树枝,也是非常形象化了。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对于任何科目的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帮助,思维过程的直观性,加速了思维的运转效率,方便学生把握更多的学习规律[1]。
2.思维导图与小学教学复习教学之间的契合点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明白数学的内在思维逻辑,而思维导语满足了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可视化需求,作为一种图形,能够将数学中的抽象关系变得更加一目了然。
2.1思维导图与教学思路吻合
思维导图是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连接,而小学数学教育是一个由点及面的全过程,教师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最终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理论,两者的内在思路是一致的,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更了解知识学习的目的,将各个知识点中间的内在逻辑进行直观表述,以此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2.2思维导图与教学计划契合
小学数学复习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效率不容忽视。
这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阶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需要对过往学习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复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对于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对于疑惑的部分进行再学习,因此,首先需要了解小学数学的整体知识体系,对所有的知识进行梳理,才能明确哪些地方需要巩固,哪些地方需要补充,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就可以在小学复习教学中很好地进行运用,帮助学生将孤立的知识点进行规律整合,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脉络,缺失的脉络就是遗漏的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无疑是最好的教学辅助手段[2]。
2.3思维导图符合学生心智发育规律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心智处于发育阶段,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思维导图模型的可塑性及创造性,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导图的内在逻辑并不是固定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构建专属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强化已学习的知识还能发现新的不了解的知识,为教学发展提供了积极作用,思维导图比较符合学生的心智发育规律。
3.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复习教学效果的路径探讨
3.1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覆盖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课本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无法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因此在实际解决问题过程中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在数学复习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数学知识的覆盖面,一定要将所学知识全部囊括进思维导图之中,框架要做到完整。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在找出关键知识点后,基于此进行理论延伸,扩大覆盖面,如果学生出现回忆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表明该知识点需要着重复习,以“三角形”学习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梳理所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想说”“知道”的欲望,并对三角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将梳理成果进行展示汇报,最后教师则进行补充,帮助 小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雏形,具体内容包括定义、特征、名称、应用、分类等方面。
3.2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重视数学知识的联系性
思维导图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而小学数学教育中,其内在知识也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重视知识的联系性。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遵循由简到繁的顺序,许多知识都存在一定的数学逻辑,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找寻规律,并且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同样在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能够直观的表现出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逻辑,比如锐角三角形变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变成钝角三角形等。小学数学复习课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提炼知识要点、构建知识脉络,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不同特征和应用,使各种三角形的内在联系更加便于理解,学生更好地发挥数学理论应用[3]。
3.3思维导图的运用需要重视知识梳理的启发性
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回忆手段,还是一种思考方式,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开拓创新性思维,不要一味的照本宣科,对于关键知识的总结,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独立思考,在复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逻辑性思维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学习技巧。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关注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展示,如此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综上,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上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数学复习的效率,还能够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对数学进行自主探索,利用思维导图呈现个性化思维方式,从而全面优化学生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梦琼.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生数学单元复习能力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张俊. 试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阶段数学复习课中的使用策略[J]. 才智,2019(05):77.
[3]吕国栋.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