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李小艳
[导读] 现如今,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李小艳
        湖南省耒阳市金南完全小学 湖南省 耒阳市 421800
        摘要:现如今,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进而判断。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想要将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到一起,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等。只有做好上述几点,才能帮助小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学好小学数学,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对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做一个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
        前言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它集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创新能力为一体,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全面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虽然没有那么高深,但是也要求小学生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比如运用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让小学生运用这些能力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并且提出更加创新的想法和问题。能够让学生自主的观察、分析生活,并且从数学角度出发,解决生活中发生的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学知识运用起来,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融合到一起,最终融会贯通、熟练使用。不难看出,数学思维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学生问题,把自身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有难度的课程,小学生对学习没有具体的概念,上课时容易走神犯困,这大大影响了教师授课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出跟课本知识相匹配的情境,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还能引起学生思考和研究,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方法【1】。
        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氛围,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钟表的动画片,让学生对钟表产生兴趣,当课堂氛围被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提问学生钟表的用途和用法,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且得出结论,最终教师引导学生回到课本内容,输送课本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流程,有利于整节课的开展和进行。当学生习惯情境教学法之后,还能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对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用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容易走神,这导致学生无法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落实措施,想办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调查显示,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是学生十分喜欢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或与其他人进行合作,通过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课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机叫出两位学生,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并且说出自己在对方的哪个方位,究竟是南边还是北边,这样的实践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创造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师还可以带领全班同学做方向体操,比如“全体起立,听老师指挥,向前迈两步,向后退三步,向左弯弯腰,向右踢踢腿”,在做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强对上下左右等方向的理解和认识,他们还能真正实践,落实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寻找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和要点【2】。想要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信息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信息化技术之所以能够运用到教学中,就是因为它的优势过于明显。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图片、影像、音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现出课本知识,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加快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学中,由于计算长方体面积比较有难度,整体思路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的力量,用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演示如何计算面积。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图像与数据相结合,让学生看得懂图像,算得出数据,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整个PPT跟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要从课本内容出发,最终回归课本内容,否则就会失去使用信息化技术的意义。
        四、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侧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正因为教学目标发生改变,教学模式也应该作出改进和完善,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数学课程和生活化元素进行有效结合,不光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看生活的能力,这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7.2平移》教学中,由于平移运动难以解释,学生不好理解,教师可以用生活化的例子辅助教学。为了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方向、规律等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每天都能见到的公交车,或者是被平行拉动的水杯等【3】。引导学生回想这些物体平移时的状态和规律,从生活化的例子中切入知识点,当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之后,会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教师最终带领学生回归课本知识,消化课本内容。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学以致用,以后再看到类似的现象,就会自动联想到课本知识,这能让小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小学生意义重大,它能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快速,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如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输送,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辨能力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这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学习具有重大意义,也顺应了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考虑学生实际困难和问题,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融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不会本末倒置,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1】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
        【2】崔治明.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9):126-128.
        【3】彭验婷.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的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