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用高中物理新教材进行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1/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第30期   作者:鞠琪江
[导读] 教育改革理念正在不断推行

        鞠琪江
        
        重庆市垫江第五中学校  
        摘要:教育改革理念正在不断推行,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在受到新的重视。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活动中,新教材正在作为全新的教学元素进入到课堂当中。当教学重点、教学内容、育人目标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必须伴随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变化做出调整。本文从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利用高中物理新教材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教材;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新教材所指的是对原来的教材文本进行重新编排、调整的教学材料,其对《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等板块进行了微调,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新教材更加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物理思维等内在素质在教学互动中的表现。只有配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调整特点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最大化地展现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应用价值。
        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高中物理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与育人目标上作出了调整,通过对授课内容的加工处理,高中物理新教材不再仅强调理论知识所占有的比重,更重视物理思维、科学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对高中物理新教材进行审查,不难发现,其所作出的调整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两大方面[1]。在教学内容上,对数学思想不再重新强调,开始重视自主实验在物理教学环节所发挥的作用,强调学生的日常积累与主动表达,在教学要求上,及时剔除了一些不易实现的实验内容,如不合理的物理实验,理解难度较高的物理现象等。新教材从学生的能力、兴趣入手,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当既有的、不合理的教学内容被移除,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正在逐步上升。
        二、如何围绕高中物理新教材实现有效教学
        (一)构建模型思想,强化物理思维
        高中物理新教材对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方式与教学重点做出了重新规划,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其从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等角度向学生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又在思维的角度管理学生的学习模式。在新教材《质点》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教材编排人员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这一板块的有关知识更改为“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为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教学的关注点从教学知识转向了物理思维。
        当新教材对思维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可尝试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完成教学指导任务[2]。在《质点》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质点的特点、作用开展互动,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构建质点。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一条长度为30m的路上停着一辆长为20m的卡车,这个1卡车对于公路来说能够看做质点吗?学生开始回忆质点的特点:质点是整个运动系统中极为微小的点,其对于运动周期和运动范围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一问题中,卡车的长度超过了道路的一半,所以不能算作质点。在学生作答之后,教师结合不同的运动参考系提出新的问题:结合你的经验说明一下,哪些事物在运动时可以被看作“质点”?学生给出地月轨道上的月亮、京杭高速上的汽车等概念。

高中物理新教材强调模型思想的针对性培养,教师必须结合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解决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空泛性问题。
        (二)剔除教学内容,控制教学难度
        高中物理新教材中对一些学生不易执行、不易操作的物理实验进行了剔除,舍弃了部分难度过高、学习要求过于复杂的物理教学知识。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适当割舍传统教学理念当中的学习问题,结合新教材发起授课,控制无用材料在教学环节的出现频率,帮助学生解决物理学习问题。
        以高中物理教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教学为例,新教材中对教学要求作出了明确调整:将“学生必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调整为“学生应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降低了物理课程的授课指导要求。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应当适当控制“力的合成与分解”在物理教学环节的占比,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知识,优化学生的物理思维[3]。以常见的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为例,“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是旧教材中所提出的物理学习要求,在新教材中,教师应结合“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问题这一要求”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对共点力的概念、特点进行分析,结合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如悬挂在倾斜墙面上的小球,其整体保持静止,问小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帮助学生分析支持力、重力之间的物理关系。对于新教材中不再强调的物理知识,教师必须将其从脑海中分离出去,保持教学方法与新教材的完全贴合。
        (三)改变物理实验,积极响应教材
        高中物理新教材中对物理实验也作出了调整,其删除了一些不合理的实验内容,加入了一些必要的物理实验计划,对部分物理实验板块进行了重新优化。以《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有关教学为例,在新教材中,增设了“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这一板块。整体的实验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
        教师必须结合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教学要求积极调整实验教学计划。以《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有关实验为例在物理教学实验环节,教师可围绕新的实验要求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调整:结合物理实验要求制定不同的实验方案,为学生提供重量不同、材料相同的重物,利用拉力器开展实验活动1,通过对圆周角、角速度、物体质量的分别调整探究物理原理,并训练学生记录数据、对比结果的相关技能。结合物理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对物理课程的实验流程、实验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学习技能,以此来优化实验教学工作。
        结语:
        高中物理新教材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作出了调整,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下,物理教学活动应该包含既往的教学板块,但为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掌握物理知识,教师也必须做好新式教学活动的规划工作。围绕理论、实验等要素合理规划教学活动,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蔡志. 运用高中物理新教材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J]. 新校园:阅读版, 2016(3).
        [2]孔德刚.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几点教学建议[J]. 新课程学习:中, 2012(5):156-156.
        [3]殷亮侪, 蔡卫东. 浅议高中物理新教材的课堂教学[J]. 物理通报, 2006(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