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沙热木·买买提
哈密市第十一中学 839100
摘要: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单项式”教学方法,通俗的讲就是老师教学生听的形式,这种的教学模式一般表现为老师完成教学目标,然而学生不能很好的吸收和消化知识内容。所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需要进行师生间“互动式”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课程里,更需要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互动性方式,这样就可以做到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更高效率。
关键词:导学互动;初中数学;应用与研究
引言:导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满足新的教育发展时代的新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教育的不同阶段带来新的活力。在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师与生两者之间的位置互换,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课堂上以老师为指导,在教学课堂上注重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注重如何师与生间的互动式沟通,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并帮助学生打下了学好数学的良好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导学互动”模式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课堂中,中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普遍较低。教学课堂里只有单一的知识教授,生与生、师与生间缺少良好的互动。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然而传统教学总需要一直遵循老师的思想,促使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自我完善的空间不足。因此,将导学互动式教学模式整合到中学数学教育中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将这种单方面的知识学习模式转变为可以激活当前中学数学课堂的互动式学习模式。这种教育氛围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交流以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协作研究,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并提生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而且,“导学互动”教学方式也对于老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提高数学课堂的难度,老师需要提前进行认真备课,对教材内容充分理解,这样进行教学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课前导学,预习所学教材知识
数学学科学习的环节中最需关注的事情是形成优良的数学思维逻辑。只有良好且灵便的思维性与逻辑性才能促进学生更有效率地思索和处理难题。那么,对待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就降低了一半,理解数学知识更加顺畅。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是老师应通过有监督的互动式教学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为动力,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指导学生更积极的进行数学知识的研究和理解。
例如,在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二元一次函数”课程时,如果老师进行课程教学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对教学进行简要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知识学习的方式,但是在引入问题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重要。例如,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场景设计。在运动会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逐渐提高速度会获得优势,而在比赛过程中速度会降低以保持耐力,而在最终的冲刺阶段速度会迅速加快。这样,可以把运动员的状态看做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抛物线,并以此方式对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展开讲解,使学生可以提前打开思路,掌握学会新的知识内容。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而且还应允许学生彼此交流和互动学习,而教师应在一旁注意观察和引导。
2、互动学习,丰富课堂教学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巨大影响,因此,在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时,老师必须牢牢把握讲课环节,充实课堂内容,为学生带来精彩的教学课堂,并且还可以为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提升学习效率带来更多好处。因此,在导学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老师必须强烈地“引导”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并在相互探究式学习中共同进步。为此,教师必须能够针对学生的互动进行精心设计,并能够通过结合教科书知识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学习。
举一个例子,在中学数学中进行“判定三角形”的知识教学时,基于学生对三角形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首先允许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并且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对每个小组提出具体问题,然后让小组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和互动交流。
再举一个例子: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全等三角形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区别?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动手练习指导学生练习绘画全等三角形,以有效地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并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锻炼学生逻辑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体来讲,所谓的导学习互动式教学方式中最重要的两个点是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互动式“学习”。互动是双向的,可以是师与生两者间的互动,也能够是生与生两者间的沟通互动。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两者间的沟通交流不仅减轻了传统教育影响下师生间的紧张和严肃的情绪,而且还帮助学生在沟通中积极思考并表达思想。这种“导学互动”的方式还可以促进中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并帮助学生为学会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长辉.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2):23.
[2]徐生华.浅析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J].新课程·中旬,2015,(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