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人为本”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韦慧荣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以前教育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
        韦慧荣
        柳州市洛满中心小学(广西省柳州市5451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以前教育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展开“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鉴于此,本文将围绕以人为本,展开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抛砖引玉,希望能有借鉴之用。
        关键词:“以人文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农村小学教育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事业转化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一些有利于教学的理念和手段,以人为本就是其中之一,在教学和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和管理的主人,会让语文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
        一、对于“以人文本”的几点思考
        既然要“以人为本”进行教学,那么怎么样才算是以人为本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在管理上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一直以来在教学管理上,教师总是占据高控地位,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人,教学只是按照预设的教学方向和流程进行,较为固定,较为格式化,学生在其中被动接受管理,这自然称不上以人文本,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我管理或交叉管理。
        2.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以往教学过多的让学生接受知识,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则强调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学,知识才能真正化为己有,才更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3.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差异性:因为学识基础和理解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个体必然存在差异性,而教师在以往教育中更多的是在进行“满堂教”、“满堂问”,新时代教学需要突出学生的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更加科学的教学。
        4.在教学中明确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以人为本,就以为这要培养出更加优异的人才,要全面对学生负责,不仅仅要教给小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思想、德育教育,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的宽度。
        二、“以人为本”教育的策略和建议
        (一)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首先明确教什么,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大方向上的优良,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教给学社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情感和德育教育等等,在大方向明确的基础上,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辨明教材中不同文本的教育切入点,调整和优化教学结构,带领学生去感受、去领悟更丰富、更有教育意义的文学世界。


        (二)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是以人为本的一中体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尝试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比如引导学生在一定周期内总结反思,比如和学生商议,让学生选择晨读的文本,比如说一个学期内的课程,让学生投票选出最感兴趣的内容,先学喜欢的,后学不喜欢或有难度的。
        另外,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相互管理,比如作文教学中相互打分和评阅,比如让学生来管理学生,比如在随堂小测中让学生作为考官相互提问去测验其他学生。
        (三)突出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以往“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要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只有自己去学,才能更深刻领悟到文学世界的趣味性,才能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进而对语文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1]。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年幼,还是会因为文学素养不足导致自学效率严重不足,因此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必不可少,在学生自学困难的时候适当介入,在学生精神分散的时候适当介入,教师要适应从直接传授者的身份转变成引导者或者解惑纠错者的身份。
        (四)进行分层教学
        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进行分层教学,是以人为本理念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上的有一种途径,在这里提倡三步走。
        首先第一步,要对学生有精准的了解,教师可以布置多次摸底测试,又或者教师依据日常教学中的观察进行总结,归整资料,精准了解学生的学识基础和学习特点。其次第二步,在对学生有了精准的了解之后,展开分层教学,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适当减少关注量,而将目光和重点放在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多提问、多交流,鼓励学习较差的学生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另外,提问难度也可以适当分层,即对学习好的学生提问较难的问题,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提问简单的问题。最后第三步,可以开展合作教学,合作小组中既有学习较好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相互影响,起到以强带弱的教学目的,强化帮扶效果,促进共同进步[2]。
        (五)精准反馈
        教师的评价和反馈是一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很多时候教师的反馈与评价较为简单、片面,“一刀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遵循以人为本的优秀理念,从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整体采用肯定、正面的反馈,当然也要适当的指出学生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上述阐述,调整教学的方法和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阳春桃.以人为本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对策分析[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0(003):95-96.
[2]钟可.“以人为本”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速读(下旬),2019,000(010):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