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勤
重庆市合川区高阳小学 重庆市合川区 40152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有益途径,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把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采用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然而,由于群文阅读教学理念提出的时间较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对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以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对阅读的期望值不高
从学生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阅读期望”是学生内心预期的情景,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期望决定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阅读的实效。在语文课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刚开始自主预习阅读课文时往往表现出对课文极大的兴趣,但当教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感到困倦和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学生的阅读期望不高是决定性因素。三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情节,喜欢生动的东西,预习后大概知道了课文情节,阅读期望得到了满足,最终导致了对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不高。然而,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课文的内容、情节,还要有积极的思维和丰富情感活动,如果学生仅仅对课文表面的内容和情节就感到满足了,语文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本身原有的深刻的意义,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二)学生缺少阅读的个性化方向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和阅读个性化的主要表现。个性化阅读不仅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倾听、交流。在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学生片面解读“个性化阅读”。他们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与众不同,挖空心思提出一些新奇的、奇怪的问题,想要得到老师的“想法新奇,思维活跃”这样类似的表扬。从表面看上去,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很积极,课堂参与性高,但是这样的活跃课堂背后是什么呢?是缺少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是学生对文章的随意解读,个性化阅读变成了学生混乱的,随意的阅读。
(三)课堂问题设计不合理,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指导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总会针对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课堂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问题设计得太过具体,每个小知识点都通过提问的方式呈现出来,就会造成学生只知道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不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思维越来越局限。如果问题设计得过于宽泛,一个问题中包含着许多知识点,就会造成学生不知道该从哪个知识点入手来回答问题,问题回答不全面、不正确,容易打消学生的思考积极性,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是教师的问题设计合理,提问方式不灵活。此外,在语文阅读课上,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总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很好、很棒、很优秀”此类模糊笼统的评价。无论学生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问题,老师都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这样造成学生错误地认为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是有创造性的,而不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二、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期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期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积累。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论语》《寓言故事》《三寄小读者》《幽默三国》等,都能让学生阅读。知识储备、文化积累并不是一日、几日就能增加的,而是在语文学习中逐步积累的。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故事会、小小演说家、诗歌诵读等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在班级开设一个阅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当他们面对众多的文章和读物时,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读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这时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哪些内容是能略读的,哪些内容是必须精读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文章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阅读感受。对于学生独特的理解,教师应该尊重,应当给予学生鼓励。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自身经验、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局限,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引导必不可少。
(三)进行启发性教学,科学、客观评价学生
课堂提问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问题问得很具体,问题就会变得僵硬,答案就变得单一,对于这样的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无聊,毫无兴趣。好的课堂提问应该是开放性的、逐步递进的。为了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经常会说“不错,很好,很棒”,这样说没问题。但老师忘记了一点,他没有说那个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只是说很好,可能学生的回答已经偏离了主题。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给予科学客观的评价,对于错误回答要及时纠正,还可以进一步地启发引导。
(四)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多样教学
群文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本质上的区别。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识到这一问题,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更新与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难度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分层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爱上阅读、快乐阅读,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资料,进而使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阅读目标,以此激励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比如,在教学“秋思”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秋天的歌曲导入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秋之情,在这个基础上随机选取几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此让学生对课文加深印象。这样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增加乐趣。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它是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把握好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就能占据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地位。新课程提倡阅读融入生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学生主动去阅读,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成为阅读的主体。语文课根据这一理念,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总会面临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才会不断地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秦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未来英才,2016(15):331.
[2]孙秀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6(16).
[3]郝玉红.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27):139-140.
[4]张少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