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学段如何避免小学化倾向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郭颖
[导读] 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转折的一个过程,
        郭颖
        彭州嘉祥外国语学校
        【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转折的一个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经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家长们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不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迎合家长们的需要,幼儿教育小学倾向化也越来越严重。而这势必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本文将从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产生原因、问题解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幼小衔接 ;小学化 ;问题解决
        “幼小衔接”现在是一个热门的词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也是帮助孩子进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阶段。此项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将直接决定孩子能否快速适应小学的新生活,它对减轻孩子的压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等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心理发展有害。
        小鸟在还没有长出羽毛的时候就被硬赶着飞出鸟巢,只能掉落在地上,还可能永远丧失了飞翔的胆略。同样,过早将幼儿还不具备的能力强加给幼儿,只能引起幼儿更多的困惑和恐慌,他们会对完不成的任务感到害怕,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种不自信带来的后果将影响孩子一生。
        幼儿期的生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让幼儿写、算,强制性的学习,孩子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使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如果幼儿对学习过于吃力,还会产生厌倦、畏惧的情绪,进而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是打骂中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制、摧残,心灵受到创伤,便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的健全人格,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2、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智力发展有害。
        有这样一个案例:杭州大学儿童心理专家对萧山市220多名3—7岁的幼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知能力测查,与此同时,日本大阪教育大学的专家们也对日本幼儿进行了同一内容的测查。测查结果表明:在总共18类指标中,中国幼儿分辨数的概念、分类、时间、序列等能力较日本孩子能力强,而在运动、组合、容积、空间转换等方面,则滞后于日本孩子。
        测查结果表明,对幼儿过早的进行以数字、文字为主的所谓的“幼儿教育”,而不注重培养空间转换、形体感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影响了幼儿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具体表现为幼儿逻辑推理能力较强,而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较弱。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纠正,将来可能导致左右脑智力的畸形发展,“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的原因
        1、家长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不断占据主导地位,家长们逐渐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也在家长中盛行起来。这样就促使他们要找一所让他们“放心”的幼儿园。能衡量放心与否的就是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成绩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开心与否就被忽略了。让孩子开心快乐成长也成了空谈。
        2、教师方面
        教师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一是教师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不足,教育观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遵循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其二就是要自己生存,顺应幼儿园或者上级的要求;三是幼小衔接小学化倾向对孩子影响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将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幼小衔接的铺垫,这就无形中陷入了不正确的教育之中。
        3、幼儿园方面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幼儿园开办的也越来越多,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他们也必须做出“成绩”来取得家长的信任,盲目的根据家长的要求开展一些小学化内容。同时幼儿园也好借此打广告,招揽生源。


        三、解决策略
        (一) 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正如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样,一所幼儿园也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园理念,这体现了一个幼儿园的发展方向与教育态度。一切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本,应该成为确立办园理念的指导思想。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认识,才能不能被外界干扰,任外界“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才能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幼儿全面发展;才能明白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儿观
        在坚持好办学初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家长的引导。目前有许多家长其实并不是真的觉得自己的孩子需要学这些内容,而是在社会大环境或者周围人群的影响下,才让自己孩子也加入到了这股大军中。因此,在幼小衔接中,要改变小学化倾向,还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1、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
        幼小衔接中家长的教育观念很重要,幼儿园和小学可以携起手来,邀请专家,开展幼小衔接家长座谈会,让家长清晰地明白幼小衔接小学化对孩子的危害,知道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家长知道在幼小衔接中,自己应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该阶段的孩子真正需要的,在上小学前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不再盲目去追崇。
        同时,也可以请已经走过幼小衔接,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家长来进行经验分享。这种来自于身边人的成功案例,有时反而更能给家长们带来启发。
        2、开办家长学校系列讲座,实施家长学校课程
        学校通过开办幼小衔接专题讲座,通过系列课程让家长明白幼小衔接既不能小学化,也不能坐视不管。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要让家长明白,幼小衔接不是在上小学前学到多少知识,更要重视的是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家长还应该让孩子有任务意识,给孩子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书籍推荐的方式推广给家长,让他们在不断学习中保有清醒的认识,不走弯路、错路。
        (三)加强与小学之间的双向联动
        如果仅有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也不够,还要与小学之间联动沟通。
        1、与小学联动,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幼儿园的老师应充分了解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除了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培养他这个年龄段相应的能力之外,还应该注意幼儿规则意识、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这些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给孩子们开展各种关于小学的主题活动来进行。例如在整理书包,打扫卫生,管理班级,与同伴相处,自由学习等方面开展主题活动。通过这系列的主题学习活动,让孩子体验当小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孩子去上小学的兴趣。
        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进入小学的课堂。除了去感受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不同,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同小学的哥哥姐姐玩游戏,让孩子喜欢上小学。
   2、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多进行联合教研
        幼儿园大班老师和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应该多在一起沟通交流,了解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双方都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孩子的需求,促进孩子的发展。幼儿园老师走进小学课堂,多听听小学特别是一年级老师的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每周(或每月)邀请一两名小学一年级的老师送教到幼儿园,通过观摩小学教师的上课方式,来实现幼小衔接中课堂中有效衔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多方面协调沟通才能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因此,我们在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联动过程中,去影响家长,陪伴和引领孩子更快更好地从幼儿园向小学学段过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赵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
[3]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