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伟春
广东省博罗县罗阳中心小学 广东? 惠州 516100
摘要:数学科目中不仅涉及很多的计算题目,也会涉及很多应用题目。实际上计算题目也是为应用题目做铺垫的途径之一。应用题目不仅需要学生进行计算,也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对问题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思考能力。学生的大脑如果可以在小学阶段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就可以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具体的应用题目讲解的时候,往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生的做题能力得不到提升,这也需要教师更加积极地应对,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应用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题解答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和技巧,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经验,期望能提供一些有效的帮助。
1当前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学习兴趣
因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为这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并且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的,比如先进行例题的讲解,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题的模式做新的题目,之后再进行大量相同类型的题目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新意,也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1.2应用题教学策略单一
在带领学生解答应用题、培养应用题解答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多年来的教学模式从未发生变化。教师让学生自己解答应用题,然后再集中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没有活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应用题解答产生抗拒心理。此外,教学语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运用不够灵活,教学没有趣味性,就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自制能力不强,教师教学语言无趣,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自然就无法发挥出太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也就成为天方夜谭。
2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
2.1通过画图来解答应用题
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应用题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也有一些是将具体图形与抽象的数结合在一起。针对这些应用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进行,方便学生理解这些应用题。教师在讲解应用题时,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应用题,教给学生不同的画图方法。第一,画示意图,在一些应用题中,有一些是人数的应用题,教师在讲解这部分题时,可以画示意图,如在北师大版低年级数学中,一些应用题是“站队”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应用题,教师可以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分析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成立的条件和含义,然后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示范,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出这样的示意图。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应用题有更好地理解,也能使他们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技巧。第二,画线段图,在北师大版的数学中,有一些知识是分数的应用题,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可以采取画线段图的方式。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分数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使用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理解题意,进而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教师在画线段图时,要使表达的题意与所画的图一致,以此使这类应用题更好地得到解决。
2.2知识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对于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问题,比如农业种植方面、林业上的行距、株距、工业生产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会显得稍微乏力,特别容易产生不想做题的心理。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这类问题时,常常会以批评式的语气进行斥责,让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否则,出现的错误就是自己常常强调的问题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给学生增加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学生的解题。其实,教师应该将数学应用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增加解题的乐趣。当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时,小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无限增加,这对提高学生参与其他数学应用题解题活动的积极性来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县里图书馆在开馆两周以来,对其借书情况进行了统计,第一周借出去了256本,第二周借出去了189本,还剩下783本,问图书馆原来有书多少本?”初次看到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通常会被“还剩”这样的条件迷惑,以为要用“减法”。那么,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作为工具,对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情况进行表演。
2.3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
每个人的能力提升都需要通过迁移来完成,一些数学知识的掌握也需要进行迁移。所以在进行应用题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发现迁移知识的规律,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升华,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技能。例如教师在讲解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部分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下面的题目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一个公司有男女员工348人,其中男员工是女员工的三倍,请问这个公司男女员工各有多少人?为了让学生拥有清晰的解题思路,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假如女员工是78人,男员工是女员工的三倍,这个公司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根据这两道题目信息的分析,就可以知道题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女员工看成一个单位,男员工看成三个单位,从而分析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样例题的问题也可以顺势解决。
结束语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设置的应用题,在对学生自身的解题思维建立、增加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等方面,普遍存在巨大的影响以及作用。对于教师来讲,其应该科学、精准地掌握应用题如何开展教学工作,指引小学生高效地掌握与之存在关联的读题以及解题方式,推动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华.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J].初等教育,2017(10).
[2]姜海宏.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初等教育,2018(2).
[3]朱文革.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初等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