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彦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之江初级中学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应用能力和文学的鉴赏能力,二者相辅相成,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文学的鉴赏能力支撑,文学素养的培育也离不开写作能力帮助。而文学素养是否提升的最好体现就是诗歌鉴赏。初中课文诗歌多为立意明确,具有极高的鉴赏,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鉴赏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能力培养
诗歌是我国的文学瑰宝,在语文的文学素养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因此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梳理好考点,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诗歌的鉴赏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是笔者对诗歌鉴赏教学的一些见解。
一、掌握诗歌基本术语,把握文章总体大意
要想鉴赏课文中的诗歌字词,就要从诗的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理解,那就需要学生掌握诗歌的大意,很多学生不理解诗歌所想表达内容是因为作者在创作过程使用的大量的术语,造成学生无法理解,因此学生要想理解诗歌的所想表达的,就需要从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以及创作背景等,来当作切入口进行理解。一开始学生并不会知道怎么进行诗歌鉴赏,教师要在旁边进行相关的讲解,可以先从创作背景开始讲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
例如,教师在教《记承天寺夜游》时,可以先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创作背景和诗人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有更好的感知,教师像这样对学生说:“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在当时作者被贬四年在黄州,并且在当时由于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当时的作者做着有职但没有权力的官位。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真实的记录了当时月夜下当时作者生活的片段。”经过这样对文章背景的讲述,学生会更直观地明白本文是关于被贬的文章,让学生站在正确的角度来思考课文。在讲完背景之后在对学生进行分析:“同学在理解大意是要注重术语的积累,像‘柳’、‘月’等来表现作者的离愁;‘竹子’、‘兰’来表现作者坚贞的节操。而且同学们在理解文章是可以借助诗歌的题目,作者等,题目常常是事件的概述或者中心内容,了解作者可以明白他的写作风格和作者的经历,诗眼则是诗中最准确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经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在以后的鉴赏中对诗文进行观察,从题目、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切入,从而掌握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掌握名句解析技巧,理解用典诗歌情景
在学生进行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难点,那就是古人常用的名句和典故,这之中意蕴较深、内容复杂,如果学生没有对其进行了解、记忆,那将会对学生在鉴赏过程中造成障碍。【2】学生在学习过程,教师要先进行讲解,让学生搞明白典故的含义,借此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同时将一些名句的解析技巧加以说明。
例如,在教《次北固山下》时,可以对文章进行说明:“同学们看这句,‘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这句话中的归雁运用了一个典故,源于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的秋天都会飞往南方。”这样进行讲解学生就会明白含义,同时也知道作者为什么会在这里使用这样的典故,抒发了什么感情。名句不像典故那么好理解,但是只要经过教师一定的说明就会容易掌握。例如教师对学生这样说明:“同学们在解析名句时,要先从诗的类型来进行判断,然后从诗中的字眼判断情景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判断情感。在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被作为千古名句,让我们解析下这句,‘潮平两岸阔’中的阔字是潮平之后的情景,写出作者在潮水退去后的视野开阔,而在这之中,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体现作者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教师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明白诗中典故和名句,并深入地了解诗的内涵。
三、置身情境感受主旨,再创诗歌画面环境
在初中诗歌中,抒情文占比较大,很多都是作者触景生情而写成的文章,而常用的手法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等。学习这样的诗歌时,学生要将自己代入到其中,想象当时的风景,站在诗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例如,在《春夜洛城闻笛》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诗中的情景中,“同学们想象下,自己深夜未眠,忽然间听到阵阵凄婉笛声,而且找不到笛声是从哪里传来的,忽然间你想起了以前在家乡的美好景象,在那的点点滴滴,晃过神来,发现自己还处在异乡,无人相陪。”在教师利用诗中意象和语言强烈的熏陶下,学生会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触动学生思翔情感。很多学生没法很好地把握诗中主要情感的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没有把自己代入到其中,拉近自己与古人的距离。在学习李白以及其他诗人的诗时,我们不能只关注诗人的用词,还需要知道诗人当时复杂的情。
综上所述,在初中诗歌鉴赏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诗歌的基本术语,把握文章大意,将学生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的答题上,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深刻地了解语言的魅力,深度地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在提高诗歌教学课堂效率的同时,提高初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黎. 让诗歌鉴赏之旅变得简单而美妙——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入门教学模式初探[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 000(004):152-154.
【2】蒋永胜. 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技巧浅探[J]. 学生之友(童花果) 2011(11):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