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大班创造性游戏的开展——以常熟市福山幼儿园大班为例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谭诗嘉
[导读]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创造性游戏越来越被重视。
        谭诗嘉
        江苏省常熟市福山幼儿园  215500
        [摘要]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创造性游戏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对常熟市福山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存在以下五个问题:幼儿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撑;注意力不集中;游戏材料不丰富;教师的指导欠灵活、欠具体、欠深入;教师介入的时间把握不当。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教师、幼儿两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创造性游戏 开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创造性游戏正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之一。幼儿通过创造性游戏体验着成功与失败,不断地发现自我、认识环境、丰富情感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1]
        幼儿在创造性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不是简单的直接再现,而是将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加以改造,创造新形象;游戏内容由儿童自己构思,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任意想象,确定游戏内容;游戏规则自然地反映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和彼此的关系。创造性游戏能够多方位调动幼儿的情绪、动作、思想,在幼儿眼中,“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理发店”等都是家庭、社会的缩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选择游戏内容、玩伴。同时,在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与参与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论文研究常熟市福山幼儿园大班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开展现状,旨在探索创造性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介入和幼儿自主游戏中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文献综述
    在国内,有很多研究幼儿创造性游戏的文献,如陈晓玉的《对幼儿创造性游戏材料的研究》[2]、付丽娜《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实践探究》[3]、卢斯薇《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探析与实践》[4]。国外的一些教育家,也很早就注意到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性,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首先把儿童游戏作为一项单独行为类别,提出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实际意义;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儿童应有的活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母育学校》中提出:儿童的美好活动是有利的,应为他们找些玩具以代替真的工具[5]…
         2.问题的提出
        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游戏期间,给予幼儿充分自由,同时深入观察、了解游戏状态,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启发性建议,开拓新的游戏主题。笔者在大班下学期期间发现教师在幼儿创造性游戏指导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幼儿在游戏中所呈现出的状态也较为散乱,呈现出的目标不明确。
         3.研究意义
        了解大班幼儿创造性游戏开展的现状,既可以帮助教师对创造性游戏开展进行有效、合理的指导,也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在个性、认知交往、语言、生活等综合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本次研究通过对常熟市福山幼儿园大班幼儿创造性游戏开展进行研究,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为幼儿园开展创造性游戏提供借鉴意义。
         二、研究设计思路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在常熟市福山幼儿园进行,笔者选取大班四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开展进行观察,对教师、幼儿进行访谈、问卷调查。
幼儿园大班各班级幼儿人数如表一所示:

         (二)研究内容
         1.客体:从教师的指导出发
        (1)对材料的投放
        (2)在游戏中的指导
        (3)介入游戏的时间
         2.主体:从幼儿自身出发
         (1)对材料的认识情况
         (2)自身的生活经验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地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本次观察旨在对常熟市福山幼儿园大班幼儿开展创造性游戏时进行观察研究。
        2.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的直接交谈来收集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又称谈话法或访问法。访谈教师和幼儿,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3.问卷法
         由部分教师填写,主要调查教师在创造性游戏开展过程中对游戏材料的投放、自身角色定位、如何指导以及介入游戏的时间。
(四)相关概念界定
         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是指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学前期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6]
三、现状描述
         (一)客体:从教师的指导出发
         1.忽略对材料的正确投放
    众所周知,玩具和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更是对幼儿游戏的一种隐性指导,幼儿往往是在物品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并做出游戏愿望的。[7]很多教师在选择、投放创造性游戏材料时,认为投放大量半成品、成品材料,幼儿就越喜欢,却因此忽略了材料的操作性、幼儿的动手能力。
        案例一
        为菜市场提供了整套成品游戏材料,一开始幼儿对这些材料很感兴趣,一窝蜂涌了上去,他们觉得这些假鱼、假虾和菜市场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可是没过多久, 便对这些成品材料失去了兴趣,扔在一旁。
        该案例中,教师为幼儿投放的是成品材料,一开始幼儿固然会被其鲜艳的造型、气派的样子所吸引,但是成品材料缺乏操作性,只能看看,动手操作性不强,幼儿自然很快对其失去兴趣。
         2.教师游戏指导过少或过度
        有些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现安全问题,幼儿之间不争不抢,就可以不管;也有部分教师在幼儿游戏时经常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或者和其他教师闲聊洽谈,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的游戏上,这些都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时指导过少的行为。
         而有的教师在指导创造性游戏活动时,总是先把游戏的主题、内容安排好,幼儿只能机械的模仿、被动的进行游戏;有时在游戏中因怕乱、怕出事,教师还会轻易打断游戏,对幼儿的束缚太多,于是,幼儿游戏的权力就被剥夺了。可见,指导过度也不是一件“好事”。
         3.游戏介入不当
        在创造性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是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游戏的关键因素,然而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教师的无意义介入,或遇到一些情况会让教师处于介入和不介入的两难境地。[8]                            
         案例二
        大一班的创造性游戏开始了,教师开始分工:爱心医院里需要…分工明确,幼儿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辰辰是医生,他穿好白大褂,开始给病人看病。辰辰有点不知所措(缺少就医经验),排队的病人开始发牢骚,辰辰正要对病人们说别着急,教师已经赶过去手把手指导辰辰应该怎么做了。
        案例三中,教师的介入是过度介入,幼儿本想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教师突然的介入,使幼儿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还有可能引起对自己的不自信,失去对游戏的兴趣。
         (二)主体:从幼儿自身出发
         1.材料的操作兴趣持续时间短
        案例三
        大二班COCO奶茶店里的全是教师精心收集过来的饮料杯子、吸管、小绒球等材料。今天的客人不是很多,营业员彤彤不紧不慢地为客人制作奶茶,才忙了一会儿,她的目光便开始望向别处,另外一名营业员佳佳问她:彤彤,你怎么无精打采的样子呀!只听彤彤说:制作奶茶也太容易了,一点也难不倒我,可真无聊…
        奶茶店里的食物由于不需要幼儿制作,所以营业员常常没事干,由于材料投放过于简单,操作性不强,无法长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幼儿没过多久就不感兴趣了。
         2.自身的生活经验缺乏
        案例四
        大三班孩子们正在进行创造性游戏,娃娃家游戏过程中,家里来了小客人,萌萌(妈妈)对杭杭(爸爸)说:我们一起烧饭招待客人吧!两个人忙活了一会,为客人准备了精美的小菜,但是做菜步骤却全是错的,甚至都没有洗菜。
         该案例中,由于幼儿缺少生活经验,游戏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笔者对以上现状分析总结,发现该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开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幼儿缺乏生活经验
        2.幼儿缺乏注意力
        3.游戏材料不适宜
        4. 教师的指导欠灵活、欠具体、欠深入
        5. 教师介入的时间把握不当
         (二)原因分析
         1.教师因素
        (1)大多数教师都会提供琳琅满目的游戏材料以支持幼儿进行游戏,却忽略了材料的选择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也就出现了幼儿操作不当、缺乏兴趣等常见问题。同时,即使大部分教师都能在幼儿游戏中观察与指导,但是否用心观察,指导程度、时间、方式是否正确,却有待商榷。
        (2)上述案例中当幼儿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游戏,或许只是需要一个短暂的缓冲时期,他们没有要求获得教师的帮助,但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进行了干预,很大程度影响了幼儿的游戏体验。
         2. 幼儿因素
        (1)提供仿真材料,幼儿创造性思维受到了限制,时间一长,幼儿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和进步。
        (2)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部分行为没有经验或者经验太少,导致无法继续进行游戏。
五、思考与建议
         根据分析的原因,笔者分别从教师和幼儿两个角度提出了几点仅供参考的建议。
1.教师方面
         (1)材料选择应遵循目的性、适宜性、丰富性、层次性、操作性原则,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实际水平、发展目标以及材料的教育功能、安全性能,提供数量充足、形式功能多样的游戏材料,做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2)教师在深入了解幼儿实际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应遵循幼儿的意见,鼓励幼儿共同创设游戏环境,一同制定游戏规则;尊重幼儿选择的权利,自由选择游戏,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9]
         (3)教师介入游戏应该经过设计,目的是让游戏持续而非令游戏脱轨。教师应将焦点集中在游戏内容而不是聚焦于规范上。[10]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盲目介入游戏可能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绪,也会影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教师对幼儿的意图应当表示尊重,介入之前想好如何适当的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2.幼儿方面
         (1)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积极参与创造性游戏活动,但仍有部分幼儿缺少相关生活经验,无法获得较好的游戏体验。针对以上现象,应做到家园配合,鼓励幼儿主动观察身边的人、事、物,集中注意力,积累经验,更好地做游戏的主人。
         (2)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设计、评价游戏的能力,幼儿可以把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做法说出来,互相讨论,用自主、合作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本研究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和物质准备的不充分,研究对象只选取了该幼儿园的四个班级,研究程度不充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晓玉,《对幼儿创造性游戏材料的研究》新课程(综合版),2019年01期
[3]付丽娜,《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实践探究》新智慧,2019年16期
[4]卢斯薇,《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探析与实践》考试周刊,2017[3]
[5]夸美纽斯,《母育学校》,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幼儿教育专著
[6] “创造性游戏”百度百科特点详细说明。
[7]姚林芳,《浅谈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3)
[8]宋芳,《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与指导》,中国儿童教育网,2002
[9]张照英,《创造性游戏的指导》,[J].早期教育,2006
[10]刘萍,《教师介入活动的时机把握时机》,早期教育,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