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叶长元
[导读] 在语文教学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
        叶长元
        天水市麦积区渭南中心学校  甘肃省天水市  741029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其中人们最看重的一项技能就是看书,当代学生对阅读的看法,以及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阅读技巧,以此产生的阅读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笔者首先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探讨了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意义构建;策略探究
        在新课标改革的环境下,小学语文能力培养问题日益凸显。阅读能力在这些技能中更为重要,它能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自然,这种技能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背景影响下,大部分的教师对待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都缺乏重视,同时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以教师讲课为主,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就造成了小学生很难对语文课文产生正确的理解,很难正确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很难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充分重视现在的学生阅读现状,针对性培养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阅读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技能,对它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读写能力,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意识,同时也便于阅读能力培养工作开展。就结果而言,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少在几个方面对学生产生了影响。第一,快速增长见识。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有限,对家、学校以外的世界充满好奇,阅读会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世界,充分满足好奇心,这也是小学阶段阅读能力培养能够开展的原因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超越他们所经历的世界的东西,例如宇宙、历史和小说中的幻想世界等。第二,修身养性。同学们在阅读中能领悟古人的种种心境与情趣,可以感受文天祥的爱国之情,可以体验苏轼的开朗豁达,可以感受李白的狂妄欲仙等。学习文学名著,特别是我国古代文学成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磨炼,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第四,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能显著提高其学习能力。阅读过程中,学生在词义辨析、语句理解、断句、把握文章信息等方面都能取得较大的突破,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一)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理解
        结果表明,与非情境教学相比,情境教学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性,更好的加强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小学生语文情境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保持足够的重视,需要精心设计课堂,对学生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另外一方面要求老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就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件事感同身受,从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例如作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时,在课上就应用了情景教学法,加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在课堂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人选了一位学生扮演书店店主,另一位学生扮演“我”,又选了两位同学客串“爸爸”和碧云,让他们演绎这篇文章。演出开始的时候,下边还不时地发笑,可是越往后,教室里就越安静,最后,同学们都鼓掌了。我问扮演店主的同学:“你为什么决定帮助那个小男孩?您认为您这样做会给他以后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接着我又开始问“我”:“当你看见那匹‘马’时,你有什么想法?”您想过该怎样报答这个店主吗?"学生们的问题并非完美无瑕,但我显然能感受到他们的思考,这正是我所希望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对于阅读这个事物本身的观感也会大不相同。
        (二)多媒体教学,延伸课堂内容
        随著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益成熟,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是对语文课堂的一种有益补充。

语言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学生要能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对世事有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作者在讲解课文《江姐》时,便灵活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的视野。讲课前,我先给同学们讲了江姐的人品,并分析了《红岩》这本书的成书背景。后来,我通过影视剧、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们展示了那个时代,最典型的如“长征”、“1949”、“朝鲜战争”等,向学生们解释了那个时代的不易,引导学生们形成了爱祖国、勤劳奋斗的思想。
        (三)课外阅读,扩充学生知识储备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要积极的指引学生开展阅读。
        第一部分针对课堂内容的延伸,为学生介绍相关书本阅读。二是能够对自己读过的图书展开简要的讲解,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完成对中心思想的控制;课后阅读必须有计划地进行,当要求学生对书本内容作出反馈时,要与学生约定完成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的时间。例如笔者在教《秋天的怀念》时,在课上就给学生介绍了其他的史铁生文章,让学生初步把握其文章风格,另外还推荐了《背影》等文章,希望能提升学生对亲情的感受,了解父母的不易。
        (四)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
        为了完成提升小学阅读能力的目标,完善语文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的物质环境。一是可以在校园文化角设置文化墙;这里面可能包括名人言辞,科技知识以及学生的作文。如此不但加强了校园文化的建设,还综合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乐趣,加强了浓厚的知识氛围,潜移默化地实现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其次,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我们可以在课堂的角落里设置书角,书角内的书籍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由学生集体精心挑选出来,精心与同学们分享,所以,在图书角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感兴趣的图书,加入图书角,另外还能够通过让学生自己管理图书,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完善相应的借阅程序和制度,使学生既能自主管理图书,又能在借阅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阅读氛围。三是要增加阅读课的比例,保证学生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阅读,从环境整体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打下基础。老师应该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问题,整理学生常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同时向学生讲授自己读书时的体验,传授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读书,增强学生体验感。
        (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
        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都要为学生留足充分的时间进行知识消化。比如我们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去读一些古诗或现代文章,儿童处于最重要的记忆阶段,每天一小段阅读时间既可以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又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第二,学生很多时间是在家的。为了延续阅读氛围,教师应召开家长会,告知家长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在家陪伴、引导儿童阅读,或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儿童阅读时间。另外,父母也可以结合孩子的性格和爱好特点来选择读书,和孩子一起读书,每天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可以在吃饭或睡前和孩子一起读书,享受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光,让孩子保持轻松自在的心情,逐渐进入知识的海洋。这不但可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氛围,也可以增加孩子的阅读乐趣,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整体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很重要,它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性上不断丰富其实现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燕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1):131-132.
        [2]张冬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J].知识文库,2020(24):32-33.
        [3]夏永恒,彭艳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教学探索[J].课外语文,2020(34):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