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黄丽勤
[导读]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数”、“形”两方面构成的,
        黄丽勤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投资区角美第二中心小学363107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数”、“形”两方面构成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形转化能力,才能够使其在面对数学问题时从容应对。将画图法应用到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当中,能够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具象化,方便学生进行理解、记忆和掌握,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法;教学策略
        引言:想要提高高年级小学生解决数学题的效率,就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与方法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阐述了将画图法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起到帮助。
        一、将画图法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解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尚未养成良好的逻辑意识和抽象思维,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维混乱、逻辑不清的问题,解题过程错误,自然答案也是错误的。将画图法应用于解题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复杂的文本知识转换为清晰易懂的图画,通过图画将题目信息简明扼要的展现出来,能够极大程度的帮助小学生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提高其做题效率[1]。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时,小学生也可以通过画图法来拓宽自己的解题思维,丰富自己的解题策略,逐渐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深化自身的数学思维。同时,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实践能力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题时,教师可引导同学们自行运用画图法来探索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加深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认知。总而言之,将画图法应用于解题教学中,能够化繁为简,迅速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解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效率。
        二、将画图法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解题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画图意识
        高年级的数学问题较为复杂和抽象,许多同学们在审题时不明就里,找不准做题的方向,继而丧失了解题的信心,数学畏难心理出现继而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了恶性循环。针对此种教学现象,教师可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着手,在课堂教学中增添些同学们感到好奇的教学元素,创设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同学们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在此期间,教师以自己为榜样,在教学、解题过程中运用画图法来彰显数学知识和理论,潜移默化的培养小学生“看题作画”的数学意识和思维,渗透画图法的解题思想[2]。
        比如,在解决“倍数与因数”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提出问题:“现有十二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要怎样拼接能够拼出长方形呢?最多能拼多少个?”通过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在练习本上飞速进行作画,对小正方形进行拼接。一段时间过去,同学们得出了不同答案,有的能够拼成四个,有的拼成两个,有的拼成六个…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2、4、6这些数与12有什么关系?”通过画图方式,同学们很轻易的得出结论:“这些数都是12的因数。”
        (二)利用图像分析,理解抽象难题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初次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许多同学尚未掌握良好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导致自己的操作和概括能力弱,解题能力不强[3]。为了让同学们理解抽象的数学难题,教师可将画图法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以画图为主要教学方式,加强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指导。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立体几何图形的结构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在黑板或多媒体投屏上,让同学们明晰立体几何的结构和特征,逐渐培养其良好的空间抽象思维。
        比如,在“现有一的长方体,求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一题中,教师可引导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长方体,并将“长”、“宽”、“高”标注出来,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和理解。

        通过观察,同学们能够明确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构成,很快得出计算表达式:“”,并能够准确得答案“”。
        (三)利用图像分析,明晰数量关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同学们没有掌握丰富的生活经验,导致其在解题过程中,对于数量关系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最终影响了数学解题的准确率。对此,教师可以用画图法进行教学,利用图像的直观性将数量关系明确的展现出来,方便同学们进行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对于数字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其数学答题的效率。
        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六名同学平均分一个橙子、两个梨、一个菠萝和一个桃,请问最后每名同学分别能够得到多少水果?”在这一题中,同学们先是将“橙子”、“鸭梨”和“菠萝”和“桃子”利用画图法进行分割,对图形上的数量内容进行分析,再利用分数的相关知识,得出能够分得不同种类水果的数量。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同学们最终得出答案:“每名同学能够得到个橙子,个鸭梨,个菠萝和个桃子。”
        (四)利用图像分析,提高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有着极强的工具性,其中的许多教学内容能够被良好的应用于生活当中,比如日常结账、测量比例、建筑高楼大厦等等。将画图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图像,学生的解题思路被丰富、数学思维被拓宽,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被大大提高。在统计家庭支出时,学生就可以采用“百分比图”的形式,将家庭的开销简明扼要的展现出来,比如食品开销、水电费开销、教育开销等等内容,在画图过程中加深同学们对于“百分比”这一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运用画图法,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家中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难题,比如花圃的搭建等等。学生可以或的形式在练习本上还原家中的花圃,通过计算得出图形中长方形的表面积和周长,再经过比例还原,同学们就可以迅速得出家中花圃的相关信息,并能够帮助家长进行相关材料的采买。在生活中“画图法”的应用十分广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同学们勤于动脑、善于观察,使其主动将在课程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提高其数学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将复杂的数学信息将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简化复杂数学题、提高解题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画图法”解题思维的渗透,通过图像分析,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闫文忠,李富强.浅谈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71-72.
[2]毛桂丽.小学数学解题中画图法的妙用[J].新课程,2020(26):84.
[3]邵鹏飞.运用画图策略,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4):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