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方法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李小兰
[导读] 为提高初中生化学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创新时
        李小兰
        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初级中学 广东 珠海 519100
        摘要:为提高初中生化学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创新时,可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设定化学体验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化学体验中进行学习思考,保证学生对化学内容的学习质量。本文就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体验方式;教学意义;教学策略  
        引言:
        初中化学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化学内容时,会遇到一定学习阻碍。为此,教师需合理降低化学学习难度,为学生建构生活化学习场景,调动学生生活知识,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进而提升初中学生化学课程学习综合效果。
        一、生活化初中化学教学意义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为有效培养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达到化学课程素质教学目标,教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引导时,可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留心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与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思考,有效提升初中学生化学课程综合学习实力。
        (二)增强学生生活体验
        生活化教学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生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学习感受文化知识,进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初三化学课程教学时,为促使初三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化学教师则需合理突出生活化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体验,达到预期化学课程教学目标[1]。
        (三)培养学生生活能力
        通过化学课程生活化教学引导,可逐渐培养提升学生生活能力,可主动识别生活中存在的风险,进而保护自身,避免危险的发生。在实际教学引导时,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学习实力与生活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方法
        (一)筛选生活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引导时,为保证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应当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得学生基于学习兴趣导引,主动开展化学内容学习,以提高学生化学课程学习质量与效率。为很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化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合理筛选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对生活事例进行思考解析,进而窥得其中隐含的化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例如,初中化学“氧气”内容教学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筛选生活事例,调动学生的社会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对化学内容学习了解。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木柴复燃”的生活事例,即一堆木柴点燃后,内部产生一定的火星。在对木柴进行一定架空处理后,可发现木柴火星形成火焰,并迅速燃烧。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为何木柴积压成堆时,内部的火星无法形成火焰,而在火柴架空处理后,火星可使得木柴复燃形成火焰。基于生活事例的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好奇心,思考其中的化学原理。在学生思考与探讨过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氧气”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思考,了解木柴燃烧的必要化学条件,促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深度学习理解。
        (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学生生活问题
        学生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问题,由于学生无法对其解决,给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造成一定困扰。鉴于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引导时,为提高学生化学课程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化学自主学习习惯,启蒙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化学知识,对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进行解决,增强学生化学学习获得感与喜悦感,进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自信心,促使学生完成化学自主学习[2]。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内容教学时,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化学学习主观能动性,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化学知识,对学生中的生活问题进行解决,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如学生使用的自行车,局部会出现锈蚀问题,不仅影响到自行车的美观,同时会影响到学生骑行效率。为此,教师则引导学生对本章节中“铁钉锈蚀条件”进行探究学习,进而了解铁制品的锈蚀原理。在水、氧气、铁的结合下,进而形成化学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但由于该物质较为疏松,无法阻隔里层的铁物质继续发生锈蚀反应,使得铁制品全部锈蚀。在学生学习该章节化学内容后,则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对自行车中的铁制品进行涂层保护,或及时对锈蚀面进行清除,以避免持续锈蚀,对自行车铁制品构件进行有效保护,提高自行车的使用效率与寿命,使得学生在化学知识实际应用过程中,体会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三)开展社会调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时,为有效增强学生化学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质量。教师可依循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大纲要求,设定社会调查化学实践课题,导引初中生开展相关生活实践调查,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并基于化学知识视域,对化学实践课题进行总结分析,以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完成深度学习,增强学生化学学习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化学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化学课程综合学习实力[3]。
        例如,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实验教学后,为保证学生化学实验学习体验效果,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如何灭火,并在灭火调查过程中,宣传正确灭火的方式,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灭火习惯,避免火灾问题的发生。通过实践调查指导,不仅增强学生对化学灭火知识的学习,同时使得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科普宣传,体现出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化学综合学习实力。
        (四)联系生活现象,辅助学生化学学习
        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分析可知,其中包含部分抽象复杂内容,给学生化学学习造成影响。部分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时,由于学习问题不断累积,且无法及时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挫败感,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化学综合学习实力提升。为有效辅助学生完成高效学习,教师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可联系生活现象,启发学生化学发散思维与科学态度,有效提升学生化学课程学习综合水平。
        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溶解度”相关内容教学时,鉴于该章节的内容学习难度较大,为辅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度解读,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促使学生进行抽象思考,完成化学知识内化吸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制作糖水,在水溶液中加入糖,并进行搅拌,可发现当加入量达到一定值后,如何搅拌水溶液,仍旧有一部分沉淀物质。
        通过生活现象的引申,启蒙学生化学抽象思维,引导学生对化学溶解度进行学习思考。在学生对溶解度相关内容学习后,可发散学生思维想象力,对生活中的其他现象进行思考,如沙粒在水中无法溶解、食盐可在水中溶解,启蒙学生对易溶物质与难溶物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化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上文对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阐述,通过理论与教学案例结合,以说明生活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可行性。未来,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时,为提升初中学生化学综合学习实力,教师可围绕生活化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化学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全新的化学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实现化学课程素质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莉.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方法[J].江西教育,2018(36):24-25.
[2]谭育雷.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生活化内容的研究与实践[D].赣南师范大学,2018.
[3]钟田.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融入生活化理念的研究与实践[D].赣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