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焕霞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初级实验中学 472100
【摘要】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四清”(即“堂清”“日清”“周清”“月清”)管理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必由之路,但是,作为“四清”第一关的“堂清”却因各种缘由落实不到位,最终让“月清”也仅仅成为普通意义上的阶段测试,学生该不会的还是不会。本文寻根溯本,重点分析“堂清”通关路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堂清落实 现代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提起数学课,一线数学教师经常感慨越来越难教,课堂总是不能完成即定教学任务,数学课“堂清”落实大多只在公开课上“昙花一现”。调查发现,学生数学教学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1)学生感觉不到生活的压力,学与不学都对自己没影响;(2)感受不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有多大用处;(3)数学太难学了,伤脑筋;(4)学生基础太差,课堂上新课教学推进困难,学生根本听不懂......其实,数学“堂清”落实就像游戏“通关”,一个环节卡顿,后续自然没戏。
“洋思”中学的“四清”工作很成功,但去过的教师都是一声长叹“咱这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主动性也没法和人家比呀”。别人的成功经验到自己学校就没了用武之地,一味的模仿别人的“形”,终究是走不远的。唯有结合自己学生的“研究——改变”,才能真正彰显数学教学的魅力,提升已经拥有的生源质量。
“堂清”是知识和能力推进的灵魂,“堂清”也要像“扶贫”一样,要做到内容“精准”,即不同层次学生“清”的内容有层次性;“清”的方式“精准”,即不同内容要有科学的检测落实方式;前测“精准”,即为了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上课前知识能力的铺路搭桥实时有效。
首先,要让学生敢参与。从学生需要着手,找根源,寻找良性的循环通道,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内在驱动力,让学生由“拉着走”变成“自觉往前冲”。
“堂清”,即课堂落实本节所学知识,严格来说是指让所有学生在45分钟内达到学习目标。“有效策略”意味着避免无效的、负效的所谓落实,做到“步步清”,“人人清”。那就应当让“堂清”具备以下特征:(1)必须在课堂完成;(2)必须是自己完成的;(3)完成的是自己能力所能达到的限度;(4)能在完成目标后有一定的成功体验,乐意接受下一个挑战。
有效的“堂清”落实能够让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更强,效果也更好。因此,检测题目不能随意拔高,要紧扣所学,让学生因“熟悉”而敢于参与,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及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坚持。只有“堂清”落实才能使问题不积累,教师不能因开始进行“堂清”落实困难而放弃,越坚持,就越能感受到“堂清”落实的重要,避免因问题的积累产生新的学困生。对于过程控制效应:“90%X90%X90%X90%X90%=59%”的感知本来就是教师群体都清楚的,只是在工作中急于求成,或对比较“慢”的学生没有耐心,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是以乘法为基准并产生最终结果,而不是百分比的简单叠加。
如果学生不能在每个环节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那么,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是59分。过程不能打折!教师的备课也要由原来的“备进度”,“备教学方法”,转为备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备“堂清”题目的选择和堂清方式的考量。坚持不懈进行“堂清”落实尝试,教学中不断坚持正确方向,调整与学生发展相悖的做法:
(1)教师要明确这节课清什么,课堂定位内容和所设计的“堂清”内容是否一致,难度有没有把控精准?
(2)教师应反思这节课是否以教材为本,是否真的从课堂教学走向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活动中。一定要做到不关注自己“教”了多少,而是关注学生“学”了多少;
(3)教师应从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重视学生的学习及探究过程。堂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是否落地”的第一道防线,堂清做不到,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例题要透,范例特征要明显,同例练习不跳高,变式练习小步子。由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不能急。釆取讲一个知识点,练一个知识点,再讲一个知识,是否继续推进,一定要看前一个是否掌握,哪怕只落实一个题目,不为赶“进度”而赶“进度”。
第三、 关注学生的原生态学习方式,尝试微课在学生学前“奠基”和学后“补漏”中的运用。生源质量不是很好的学校,教师必须重视“前瞻”落实,即采取有效策略解决课堂新知和综合技能的生成点问题,让每章开始的知识脉络图为学生指引方向,让“微课”为新知学习扫清障碍。
第四、遵循“适才适所”法则,关注学习小组在“堂清”落实中的作用。初中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需要培养,要从一开学对小组成员做好搭配,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对组成员进行“培训”,引导他们学会交流、学会有效帮助同学。让“堂清”落实既有时间保障,又能产生实效。
第五、构建教师实施落实的评价体系。好的评价往往能给学生以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怕学生做错题,就怕学生不参与。学生做题过程中充分暴露问题,教师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教师若没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留落实的时间,也就永远也看不到提升教学质量的“希望”。讽刺和挖苦解决不了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的问题,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看见数学题目无从下手的无奈。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紧扣教材和学生实际调整难度,还要对“堂清”结果引入激励性评价。学生的自信心来自于教师耐心等待后的一句“你又有进步了,真不错,加油!”。“慢功出细活”,长久坚持之后,学生会因为学会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高涨热情给人以想象不到的欣喜。
第六、为了课堂所学内容无障碍进行,教师有必要尝试研究改变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每章学习前引领学生对整章知识进行初步感知,由关键词着手探寻知识生成点,梳理知识脉络走向时,细化列出知识生成点,让学生知道自己知识储备和绘图操作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提早“补救”,教师则用微课为学生铺路垫基、“抖音”讲解知识点与微信语音为学生答疑补充,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选择合适方式、合适时间铺路搭桥,就能让学生课堂上从大脑储备库中提取有用信息,从而使新知架构有坚实生成点,为“堂清”落实打下扎实基础。
总之,搞好“堂清”落实就像游戏“通关”,在这科技遍地生花的时代,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好助手、学生的好帮手,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在教师温暖的评价引导中步步为营,方可让“堂清”落实之路恒通。
参考文献
[1]郭振有. 研讨蔡林森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2020-12-12(第六版)
[2]谢婕,张爱玲,杨莉娜.浅谈“洋思模式”的弊端与改进[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