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如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中学 广东 梅州 514000
摘要: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摒弃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混合教学模式,营造自由开放的良好氛围,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其实现全面综合发展。鉴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成长的关键意义,本文将围绕其核心要素,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希望以此为初中数学教师带来实质性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思维;课堂教学;培养策略
引言
现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是必然要求,而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此种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逻辑思维,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从而将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初中生正处于巩固知识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需要接受到符合情感认知的教学指导,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学生学习正面临着巨大阻碍,其本质原因在于教师始终占据着课堂主导权,没有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和空间,课堂教学索然无味,而学生在此种沉闷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将趋于降低。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任课教师应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围绕数学应用能力、转化能力、抽象能力等内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针,以此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数学能力。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教师的教学思想积重难返,沿用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课堂讲解中照葫芦画瓢,缺乏创新意识,因思想陈旧落后,所采取的教学手段也生硬单一,仅重视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导致学生常常对课程内容一知半解,面对数学问题举足无措,学习能力受到限制,思维模式也受到禁锢。除此之外,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与交流,也造成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心理,此种问题将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单调,教学工作也难以顺利开展,而大部分教师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认知存在偏差,在制定教学方针时无法抓住其内涵,造成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课堂没有融合新课改精神,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养低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将成为纸上谈兵。
二、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措施分析
(一)营造自由开放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核心关键是营造自由开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鉴于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普遍抱有好奇心理,其思维也较为活跃,任课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以此充分调动其求知欲,并加以适当地引导与启发,将求知欲转化为学习动力。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创新,与此同时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主导权归还给学生,通过打造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以此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顺利进行课程内容地讲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将得到全面提高。
(二)以问导学,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一环,任课教师需要明确其关键性,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由单纯讲解转移到以问导学上,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问题能力。
具体到实践中,为保证问题导学法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明确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以此为前提,设置符合其理解能力的问题任务,鼓励学生凭借自身努力找到问题答案,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对所掌握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也能转动大脑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从而形成发散性逻辑思维。比如,教师在讲解《探究轴对称的性质》时,可提出“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有哪些?”,“如何判定轴对称?”等等,此种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学生也能在好奇心理地驱使下,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所学内容,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也能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
(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发踊跃地参与进教学活动中,以此确保此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需要充当“引导者”这一角色,而并非是“主导者”,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需要做的是启发点拨,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学生只有凭借自身努力完成任务,才能不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例如,在讲解《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这一章节时,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完全理解,在此情况下,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剪出正方形、全等三角形、星星等图形,而学生在剪纸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对称”这一概念。
(四)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原有教学模式中,解题只是为了提高学科成绩,而学生在找到问题答案后,就不会再对问题进行创新思考,此种解题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针对此种问题,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另辟蹊径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学会变通,进一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这一定律时,可激励学生就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进行深入思考,并转动大脑结合所掌握的知识点,通过解决与之相关的练习题,以此探究其他证明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全面提升,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五)数形结合,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形结合思想,顾名思义就是将数学运算中的数与形相结合,并以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通过在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将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也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任课教师可通过以形助教、以数解形,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并进行大胆联想及自主分析,找到图形中存在的数学关系,以此锻炼学生的转换能力,进而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强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能逐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转换课程内容的能力以及抽象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构建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也是必经之路,任课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指导观念,为学生营造自由生动的良好氛围,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以此为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永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6):67-68.
[2]魏东.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86.
[3]李娟.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探讨[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