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禹军明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在基础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
        禹军明
        江苏省泰州市罡杨学校 2253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在基础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学行为,实现对于学生能力及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阶段的教学活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小学数学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探讨如何形成生活化的教学措施,从而进一步实现对于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教学质量的优化提供理论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途径
        引言:
        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生活化内容带入到小学数学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满足生活教学的实践需求,并反作用于生活当中。生活化教学一方面较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也能够消除学生对于数学的恐惧,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营造生活情境
        营造生活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数学中抽象概念对于学生造成的恐惧心理,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具体到实际中,生活情境的营造要在学生的视角下展开,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在小学阶段会学习到“认识分数”的相关内容,分数本身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真正理解什么是“分数”、会产生“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的想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道具,如一个苹果,询问学生“老师手里现在有一个苹果,要分给班级里的三个同学,如何分才能够保证公平呢?”学生根据教师所抛出的问题,进入了教师设置的生活情境当中,形成思考并尝试作答,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作答情况,进行进一步引导“我们把一个苹果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三个同学就是三个整体,其中一个,我们就可以表示为1/3”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抽象化的内容,一方面较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借助生活情境,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
        二、解决生活问题
        解决生活问题是教师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容易忽视或错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内容,很多教师解决生活问题转化为了“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解题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1]。


        教师要做的,是将生活问题中的“生活”凸显出来。如对于“比例”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知道身高和脚的关系吗?”,问题涉及到了学生自己,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给出趣味性的回答,“一般来说,我们的身高和脚的比例,是7:1,因此,当我们知道自己的身高,也就可以买到对应的合适的鞋了,但是,这个说法是真的吗?”然后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人的帮助下,通过测量自己、家长的身高,计算比例得出结论,通过这样有趣的生活实践活动,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生活常识,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常识,来自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关联的小问题。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有一点需要额外注意,即教师对于生活实践的控制与把控,一些生活实践活动本身需要家长配合,且耗时比较长,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会耽误大量课下的时间,影响学生的正常作息,因此,教师要有设计有规划的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在周六日开展较为大型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好时间,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留心观察生活
        生活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将生活带入到课堂当中来,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主动将生活带入到课堂当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课堂的互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具体到实际中,同样以上文中提到的“认识分数”为例,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在课下利用新学习的概念,来分析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可以运用到这一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下一节课以接龙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考察结果进行汇总,通过学生的收集,让学生在主观上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数学生活化的效果,从而能够在生活中,实现数学内容的自我建构活动[2]。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误导”,即由于对某一抽象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导致错误的运用了不同的概念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并引导学生来分析概念之间的区别,而不是单一否决学生的想法,避免由于教学评价语言的不当使用对于学生个体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对于日后学习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基础铺垫的作用,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也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相对而言,更加抽象和枯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趣味化课堂,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望广大相关教育工作继续就此方面深入探讨,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与意见。
参考文献:
[1]王爱芳.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5):136-137.
[2]范洁洋.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8(10):23-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