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吴子艳
[导读] 本文围绕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展开研究,分析探讨新环境下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策略。
        吴子艳  
        安徽省濉溪中学 235100
        摘要:本文围绕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展开研究,分析探讨新环境下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策略。文章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注意事项作以简单阐述,指出其围绕社会热点、面向全体学生以及落实学生主体等三大关键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情境应以应用为基础、以探究为进阶、以数学思想为主轴,充分发挥问题情境之效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性;问题情境
        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应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多种方式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实现教学质效的提升。其中,情境教学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其通过趣味化数学、生动化数学、形象化数学,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备受广大师生青睐。但从问题情境的创设实效来看,其略显不足,本文据此展开探究。
        一、问题情境的注意事项
        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的一个子模块,其能够有效驱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其效用要得以充分发挥,就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问题要具有时效性。可选取社会生活热点,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其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1]。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亦应面向全体学生;最后,落实学生主体。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是导学的前奏,其旨在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所以,在此期间,要重视学生课堂主体的凸显,实现真正的“以人为本”。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
        (一)以生活实际为基础进行情境创设
        高中阶段,知识的学习更侧重于实用性。而且,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阶段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实用性对数学学科之重要,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使其在好奇心的确实下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况且,数学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其作为问题情境创设的源点和方向,可以为数学教学增添些许趣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及其实用性。那么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就会烟消云散了。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基于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分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实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以《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学习为例,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可以学校抽查作业为背景,选取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引导学生分析这一事件的概率、可能性,此部分知识的实用性得以有效显现。

当然,亦可选取彩票抽奖为背景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如此切实的情境下,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改善。
        (二)以探究实践为关键进行情境创设
        现阶段,教学更侧重于学生自主性的调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得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探究,体验发现数学的过程,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够增强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借助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实现其数学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应重视趣味性与探究性元素的融入,趣味性用于吸引学生,探究性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函数这部分的知识为例,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难点与重点,学生深受其苦。其实,这部分知识更具实用性,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函数关系,通过问题驱使学生进行探究实践,逐步理解和学习函数,使得学生对这一抽象的知识有一个更清晰的理解和认知。而且,在此期间,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实践能力得以增强。
        (三)以数学思想为核心进行情境创设
        数学思想才是数学学习的精髓,亦是数学的本质。而这一点在传统教学中少有涉及,多是围绕解题展开的数学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不利于学生长久学习。新环境下的教学应是导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思想、到习惯再到行为,良性发展,实现可持续学习,这也是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核心[2]。数学思想的具体形态就是数学方法,常见的有函数方程、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等,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还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况且,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方法教育更重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非单纯知识的传授。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来指导学生认知数学思想、形成数学思想,更好地学习和提升自我。以上述探讨函数为例,函数作为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借助生活化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实用性的角度理解函数,并逐步形成函数思想,运用函数去分析、理解更多的生活现象,如,车速与油耗、产量与成本等等。
        三、结束语
        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意识与能力,对于数学学习也有自己的认知。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其更深层次地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对其数学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为此,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以社会热点为参考,面向全体学生,并重视问题的实用性、探究性,以及数学思想的融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勇.高中数学可视化情境的设计原则及实施路径[J].数学通报,2019,58(03):15-19+24.
[2]黄翔,王尚志,张思明,胡凤娟.关于高中数学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新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1):2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