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靖雯
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小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小学数学计算教能力和思维能力是新课标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之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于学生能运用数学观点去思考分析问题,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数字敏锐度和数学联想水平的提升[1]。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借助于思维导图构建计算知识体系、计算题型训练中借助精选题型、一题多变等能在循序渐进中锻炼学生的计算水平,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即对此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维能力;策略
一、思维导图构建计算知识体系,强化学生计算思维
小学数学算理、数学运算法则、知识点较多,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不强,这也导致学生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却不能完美将知识点整合联系起来,找寻不到两者间的关系,不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进而导致遇到数学计算题型时,不清楚该运用哪个知识点和计算公式,学生的数学思维较为分散。教师借助于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计算知识体系,在串联知识体系的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整合集中,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2]。
二、课堂计算题型训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1.精选计算题型,巩固学生知识水平
数学计算并非题型越多越好,题海战术只会消磨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精选涵盖教学内容的题型,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中,巩固学生的计算知识水平,有效使学生自我构建计算题型间的联系,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
以人教版三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教师可精选题型循序渐进,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巩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习题:
(1)口算。
210+440=? 177+82=? 90+110=? 270+131=?
29-16=? 660-70=? 49-28=? 51-5=?
64÷8=? 21÷7=? 45÷9=? 81÷9=?
(2)竖式计算。
320+480=? 630+117=? 544+117=? 445+227=?
800-544=? 765-589=? 432-298=? 982-588=?
(3) 列式计算。
问:被减数是876,减数了432,差是多少?
一个加数是672,另一个加数是449,两个数的和是多少?
苹果有506个,比梨子多102个,苹果和梨子一共有多少个?
在“万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中,通过简单的口算题、竖式计算、列式计算等三类题型,学生在做完后能对知识题型由浅入深有一个了解,当学生做完后上交练习册于数学教师,数学教师即可开展当堂面批,在直接批改作业中及时反馈学生错误。随后教师可根据题型变化中学生的错误把握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再针对学生情况布置适合学生学习的新一轮计算题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知识水平逐渐得到巩固提升,在由简变难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锻炼。
2.把握运算规律,一题多变强化学生计算思维
数学计算题有着其根本追溯,有着唯一答案,这也是数学计算的魅力所在。不少学生在做计算题时,往往稍微变动数字或改变说法,学生即又陷入知识盲区,无法解答。出现此种原因在于学生数学知识点未掌握牢固,因此需数学教师能把握住运算规律,在一题多变的计算题中,循序渐进为学生捋清数学知识点、数学运算法则、数学算理等,加深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理解认知的基础上,有效锻炼、强化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
以人教版三上《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点为例,教师要把握住该类题型的运算规律,借助于一题多变来巩固学生知识水平,加深数学知识的针对性,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它的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例,引导学生思考。
第一步:熟读题目。
从“长是宽的3倍”中了解到长=宽×3=12cm
第二步:了解题目问题。
从“长方形周长是多少”了解到长方形周长=(长+宽)×2
即:
当学生掌握了小学中低年级计算应用题的运算规律,先读题再找问题,最后列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得问题答案。这一步学生没什么问题,随后教师要在“把握长方形特征与运算公式”的基础上,变形,加深难度,以此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水平。
一题多变:变形题
(1)有1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长最多是多少厘米?宽最多是多少厘米?这时长方形的周长为多少厘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在长方形中减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这时剩下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借助于一题多变的形式,在不脱离长方形特征、正方形特征与其的周长公式基础上,通过精选题型一题多变,学生在由简到难的过程中,有效锻炼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计算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教师能牢牢把握教材,通过构建数学计算知识体系,整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认知;借助于精选题型、一题多变解法,在把握运算规律、循序渐进提高难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在贯彻落实新课标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3]。
【参考文献】
[1]秦春艳.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59-60.
[2]赵雪峰.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35):31-31.
[3]付卓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J]. 教育革新, 2019, 000(011):P.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