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志鹏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维梓小学 410200
摘要:计算思维能力作为21世纪普适的思维能力和基本技能,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终身学习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小学是数学教育的起步阶段,在这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字识别能力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数学的核心素养,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思维能力;问题意识;教学改革
引言
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计算能力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无论在数学学习的进程中,还是日常生活中,计算能力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初步学习数学知识,这也是学生发展计算能力的关键期。但这期间学生在计算问题中时常由于“马虎”频频出错,追其原因,大部分是计算能力较为薄弱导致的。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开展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即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计算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以及基础,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技能,教师要关注到这一模块,让学生通过计算学习切入数学,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其次,计算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运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的有效方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学习,而加强计算能力的塑造,也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学习思维体系的重要策略,可以提高个体的数学综合素养。最后,计算学习也是后续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学习同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并不是只要求记忆,更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合理的思考以及严谨的推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计算能力这一基础,让学生以更扎实的能力应对后续阶段的数学学习。
二、关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的积极性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小学生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并不高,尤其是针对枯燥且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往往表现出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情况,导致他们在学习中不容易提高计算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小学生真正走进数学,使其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能够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他们短时间内投入数学学习中相对容易,然而要想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教师应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运算中,教师如果直接给出计算题让学生加以练习,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应用题,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
比如,小明在4.5分钟跑步360米,如果小明跑完800米,需要用多少分钟?教师可以先运用跑步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探究得出解题思路,再讲解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如果除数是整数,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如果除数是小数,则先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它变成整数,再根据除数的小数位数把被除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再按照整数除法计算。
(二)注重生活化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仍不成熟,当接触到较为复杂的运算时,往往会由于难度过大而想要放弃,如果教师的教学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话,学生则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在进行运算能力训练时,要注重增加生活化的情境,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加强记忆。这种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将原本较为枯燥的运算题目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开展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运算教学目标,融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到运算的实际应用场景,从而加深对运算规则以及条件的理解。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方式也能够有效活跃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一些充满趣味性的举例以及数学游戏都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原本有些枯燥生硬的数学运算变得趣味十足。
(三)开展趣味化的计算训练,激发计算兴趣
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对于学生而言,开始时接触的计算问题较为简单,能够引发他们的计算兴趣,但随着计算问题的难度加大,学生的计算兴趣也会越来越低。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便难以顺利展开计算教学。因此,教师在开展计算训练时,应将训练活动赋予趣味化的特点,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四则运算”单元训练中,老师首先将学生划分为数个小组,其中每个小组有3个或者4个人。随后,由老师出示计算问题,每个小组进行抢答,第一个回答正确的小组加2分,最后累积分数较高的小组获得一份奖品。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并且也存在较强的好胜心理,因此,这一趣味化活动的展开,不仅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计算大比拼”的活动中,还使得他们产生了计算的兴趣与动机,进而使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四)教学目标的设计融入计算思维能力
计算思维能力要想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在教学设计之初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中。教师在解析计算思维能力的概念,并将其抽象为抽象数学知识和形成自动化解决问题能力两个方面,并在教学目标制订过程中将计算思维能力融入到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如认识图形课程,可以将“抽象图形的绘制过程,能绘制基本图形”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发展学生抽象计算思维能力基础上,掌握基本图形的绘制这一数学技能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运算能力的重要性所在,注重运算教学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训练,掌握数学运算的方法以及窍门,增强对数字的敏感、激活思维。教师也要注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通过技巧和方法的传授,让学生牢记公式以及法则,加强口算运算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之下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构建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婷.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0):87.
[2]殷旭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9(10):34.
[3]李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9(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