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图像感受能力培养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王雅君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学生的艺术培养越来越重视,
        王雅君
        福建省长泰县岩溪中心小学  363000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学生的艺术培养越来越重视,美术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习科目,通过美术学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图象感受能力是现代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同时该能力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像感受;能力培养
引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对学生个人素养的重视程度逐渐增高,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因此无论是从事于哪门课程的授课老师都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是培养学生素养的直接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他们图象感受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美术是学生教育中的基本学科,通过美术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还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图像感受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世界中需要他们拥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比如学生在听音乐时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在写作时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而美术则是帮助他们学会欣赏美的重要途径。当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身边的事物,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丰富的想法下创造美。学生学习美术时教师可以为他们讲解优秀作品的绘画构想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还有作者对线条、色彩的各种运用,怎么样让一幅画呈现出它最美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绘画的基础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图像感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与生活相联系基础下发展学生的图象感受能力
学生的美术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课本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有效提高学生图象感受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对自己身边及周围的事物进行细心和细致的观察,随后将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做一下对比,分析和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哪个具备哪些优点,同时又存在什么样的不足,通过反复的比较总结出画好美术作品的有效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学生对美术的感悟和体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后学生会对美术学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面对一幅新作品时他们能从中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大致了解作者使用的绘画手法等,在这样的锻炼下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在今后的绘画中能主动选择合适的美术表现方式,提高作品的优美感[2]。
比如在《走进大自然》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自然界中的可见材料制作相应的作品,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在大家的共同协作中完成作品,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在上课之前教师为学生展示一种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美术作品”——沙雕,利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向他们进行展示,让他们认识这种大自然中存在的天然作品。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已经要求学生准备一些材料,比如身边的废旧物品瓶子、塑料纸等,各种工具,比如铲子、水桶、画笔、颜料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学生用自己带的相关材料制作出自己想法中的作品,最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也是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让他们的图像感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课堂中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动手操作能对学生的图象感受能力提升产生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动作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将其运用在后期的美术教学中,大大提高自己的美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美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能对美术作品的展现形式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产生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具有创意的构思和安排,保证了作品的创新性。作为美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手工美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同时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此外通过手工作品的制作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课堂中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效提高他们的美术学习能力。
比如在《摸一摸 画一画》一课中要加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课堂开始前便让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胶水、彩色纸等所需材料,教师为学生规定春天主题,让学生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创作,同学可以选择画、也可以选择制作,两种方式都可以选择,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打开自己的想象,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提高自己对图像的感受能力。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是出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想和智力还未到达成熟的地步,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依旧需要家长及老师的指导,此外他们还没有正式进步过社会,因此在审美和欣赏能力上就只能单看作品的表面,未能更进一步的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有效提高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3]。
作为小学美术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图像感知能力对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培养中要将学生的情感融入到美术作品中,在此基础下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提升。当教师进行美术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按照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创建具体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美术的环境中感受作品的美好,体会作品所带来的独特感受,有效提高自己的图像感知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将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解决,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
结束语
图象感受能力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基础,为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教师要抓好学生的图象感受能力。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周围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事物的美,加强美术作品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美术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图像的感受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中南.小学美术教学之我见[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68-169.
[2]关胜蕊.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49-50.
[3]刘丹丹.用画线条奠定小学美术教学“始步”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9(34):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