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玫蓉
泉州市泉港区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大力实施的当下,小学音乐学科的地位愈加突出。作为小学阶段的艺术类课程,小学音乐对小学生审美情趣、艺术鉴赏以及思想情感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节奏作为音乐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不仅是学生了解音乐、掌握音乐技能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教学途径。节奏训练的实施,既能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节奏之美,又能锻炼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本文基于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论述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实施途径。
关键词:节奏训练;小学音乐;应用价值
以往,多数教师视音乐为一门娱乐性的学科,认为音乐教学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唱几首歌,并不重视学生音乐节奏感和素养的培育,以致于小学生音乐综合能力较低,音乐学科无法彰显其应有的作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的重要性逐步凸显,成为小学阶段,提高小学生声乐审美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及课程。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师需重新定位自身的教学目标,意识到节奏对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性,科学地开展节奏训练,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创新精神和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
1现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面临的难题
(1)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学方法的单一,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形式和过程基本上比较固定,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组织学生练唱、开展活动、最后收场,90%的音乐课堂都是以此开展的。久而久之,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受不到新鲜感,参与热情就会下降,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基本上比较喜欢音乐课,在课堂上表现良好,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态度则比较淡薄,课堂气氛更为压抑和枯燥。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得节奏训练无法正常开展,单单以节奏模仿或是动作要领阐述进行节奏训练,难以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不仅费时低效,且无法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的魅力。
(2)对节奏训练缺乏重视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本内容,对节奏训练缺乏重视,并没有将节奏训练与音乐活动联系起来。也因此,多数情况下都是学生自己在音乐学习中摸索节奏,对节奏一知半解,可长期的反复练习会逐步削弱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小学生音乐学习成效会逐步下降,势必会影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尽管如此,小学音乐教师还是更加看重教学大纲和音乐课本内容的歌曲练唱教学,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知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致于音乐教学停留在原地,难以在模式、内容、成效上有一定的突破。
2节奏训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影响
小学阶段,音乐学科及课程的设立,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接触音乐艺术,增强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声乐审美水平。可以说,音乐学科,主要是为了落实美育。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共识,音乐学科作为小学阶段落实美育的主要学科,其价值不亚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观念、素养培育一样具有重要作用,节奏训练则是体现音乐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一环。
因为,节奏是音乐构成要素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元素,既是音乐的首要元素,也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无论是哪种音乐作品,亦或是音乐鉴赏,都离不开节奏,既控制着乐音的长短及强弱,也影响着气势、情感表达。小学生学习音乐,节奏训练是不可逾越的途径,唯有全身心参与到节奏训练中,小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领悟节奏之美。因此,无论是从学科教学,还是从小学生音乐学习来看,节奏训练既能提升音乐课堂的实效性,又能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小学音乐教学应用节奏训练的有效措施
(1)巧妙结合课堂游戏,提高审美素养
音乐学习,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基础学科知识、艺术才能,更重要地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让学生拥有感知与欣赏技能。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将节奏训练与课堂游戏巧妙结合起来,使得节奏练习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节奏训练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在感知和欣赏环节中应用节奏训练,设计与音乐旋律相关的互动游戏,浅要地分析乐器和韵律,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例如,在《拍皮球》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方式,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规律用手进行拍打,以此开展节奏训练,加深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感知,通过总结每组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长短,评出最佳小组。如此一来,锻炼学生听力的同时,还能强化身体配合协调能力,强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使得小学生能领会音乐的美。
(2)营造优良的音乐氛围,强化音乐创造
音乐创造,在于加强对小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节奏训练的实施,在节奏问答、即兴创作节拍以及节奏接龙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音乐创作奠定基础。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节奏训练,强化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节奏旋律即兴进行身体动作,以强化学生的节奏体验,激起学生的创造意识。例如,在《幸福拍手歌》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然后通过语言、拍手以及跺脚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使得学生在律动中观察歌曲的旋律特点,并指导学生适当地改编儿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与创造力。
(3)借助乐器进行节奏感练习,提高训练效果
运用乐器设计与实施节奏训练,可更为直观地让小学生感受节奏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节奏感。不过,比对歌曲节奏感的把握,最难的还是纯音乐的节奏,小学生认知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纯音乐节奏的体会与感悟比较浅显,唯有在歌曲节奏训练的基础上,借助专业乐器演奏歌曲,才能开展更为专业的训练,使得学生更为扎实地掌握音乐节奏。一方面,学生若是能通过乐器演奏了解和认识纯音乐节奏,就能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另一方面,在纯音乐节奏中进行专业训练,学生就能具备自主学习以及掌握音乐的基础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歌曲创编,可有效提高训练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节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地位显著,开展节奏训练,既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提高小学生的乐感,也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在节奏训练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情趣,使得小学生在音乐学习初期阶段,对音乐艺术有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马云.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华夏教师,2018(09):62-63.
[2]刘平.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3):74+76.
[3]孙丹丹.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评鉴,2017(0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