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萍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燎原街道泥沟初级中学 广东 普宁 515300
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引入“问题导学”模式,旨在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注重的探究,通过问题的引入,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素养。
关键字:问题导学;初中英语;教学
一、传统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认为英语课堂太过于枯燥,对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另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自然也会对学习英语感兴趣。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反复的记忆和学习中,逐渐的产生厌烦感,甚至到最后呈现出放弃学习的状态,自然对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这两方面的原因,探究学生更为感兴趣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对于“问题导学”概念不清晰
部分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大多数的提问的问题都是简单的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yes”或“no”就可以。这样的教学课堂虽然体现出教师提问的意识,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思考,而是看教师的眼色,如果“yes”不对,就立马换成“no”。使得英语课堂中的“问题导学”只体现出了“问题”,并没有体现出“导学”,会使“问题导学”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和价值。
(三) 教师缺乏问题意识
部分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课堂时,缺乏问题意识,始终围绕着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课堂是以教师作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没有问题的引入,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问题导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首先,“问题导学”开展的方式是由“问题”引发出来,使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达到“导学”的目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围绕着学生开展,让学生通过理解“问题”引发思考,在自主探究和互相讨论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找到答案,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能使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入,深入的探究和学习英语知识。并在得出结论后,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将“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初中英语课堂当中,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的能力。由于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不同的教学主题开展,其中的阅读材料会涉及到学生自身的观点和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授课之前,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点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并学会联系上下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问题导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理解,去搜集资料,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书本中的重难点。
三、“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一)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导学”法是结合英语书本上的内容展开的问题,由此,教师需要以教材内容作为问题的依据,将学生作为问题的主体,通过换位思考的形式,设计最为合适的问题,使问题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学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时,首先教师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介绍自己的周末。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运用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师:“Today, we learne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Dear students, can you introduce your weekend?”
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纷纷介绍了自己在周末进行的活动,如,写作业、打羽毛球、看电视等。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不只是局限在书本上的内容当中。
教师:“So can students build on that, plus specific times and activities with whom?”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在回答的基础上,融入了时间和人物,有的学生还在此基础上加上了地点和心情。
通过教师逐步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表面的知识,而是不断的进行延伸和拓展。通过“问题引导”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够将问题循序渐进的开展,不脱离课堂内容,还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二)梯度性提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初中的英语教学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个体存在差异性,使得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梯度性的提问方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教师提出的问题既能为基础较差的学生铺好学习的道路,也能为学生一般的学生搭桥,还能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建梯,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如:
(1)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2)Why do you like this subject?
(3)If you were a teacher in this subject, what would you do?
第一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的难度,学生可以直接的说出来自己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学生就需要思考一下具体的原因,并整理语言,进行进一步的阐述;第三个问题属于拓展性的问题,学生首先要结合自己最喜欢这个科目的原因,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调动以往学习过的词汇,进行描述,分析自己如果成为这门科目的教师,会怎么去做。通过不同梯度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层层的深入,逐渐地突破自己。
(一)情感性提问,培养思考能力
学生在初中时期,正是思维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向学生传输知识,而是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的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青年。
例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中“When is your birthday?”时,教师提问情感性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和谈论。如:
教师:“Do you know your parents' birthdays? How do you do it on your parents' birthday?”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忆,学生们会发现在自己生日的时候,父母总是提前好多天就开始准备,生日当天会收到漂亮的蛋糕和玩具等。但是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只是很简单的庆祝一下。让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四、结语
“问题导学”模式的引入,离不开英语教材上的内容。通过引导性提问、梯度性提问以及情感性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判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英语广场,2020(11):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