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措施

发表时间:2021/1/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9期   作者:朱建伟
[导读]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朱建伟
        山西省霍州市白龙镇白龙村第二小学  ?031400
        摘要: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为训练目标。对于正处在小学阶段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这对于增进其身体素质有着积极意义,而其中正确地选择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就是发展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措施
引言
        当前,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国家加大了教育领域的投入,采取合乎我国国情的措施,进行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使得教育效果明显提升。在新一轮教程改革中,作为体育教育的重点,田径训练应当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落实好新教学科目,认真做好科学规划和研究,使得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训练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1具备专业素质,引导正确体育训练观念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措施之一是具备专业素质,引导正确体育训练观念。学生通过体育训练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尤其是田径训练,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耐力和爆发力,也考验学生的意志力。田径训练对于学生的这些方面有很好的训练效果,同时学生通过田径训练对体育运动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慢慢地形成终身运动的观念,能够健康生活。所以体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都应该对体育训练加强重视。但现实中一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只需要把文化课成绩提高起来,关注文化课就可以了,而不用进行相关的体育训练,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很多学生,所以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的开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要明确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明确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与学生和家长要进行及时的交流沟通,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训练的积极作用。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一些交流会,帮助老师家长进行沟通互动。其次,老师要加强个人专业素质的提高。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一些事物的判断还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那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帮助者就必须要确保自身的专业水平达到较高水平,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训练观念引导。在开展训练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掌握更加先进科学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学生传授正确的田径训练方法。
2创新改进田径教学方式,提高田径课程整体质量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措施之二是创新改进田径教学方式,提高田径课程整体质量。运用创新性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保证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对于田径这种枯燥单调的体育学习项目来说,更是要通过革新教学方法来保证课程实施质量。教师首先需要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与田径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第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田径理论知识的教学,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田径理论的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理论,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学习中获得深刻感受。比如在学习跳高技巧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跳高技巧,然后利用慢动作回放、动作分解等一系列的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跳高运动员在竞赛场上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被其中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氛围带动,对理论课程学习产生兴趣。第二,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来优化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加强学习和训练,可以明显增加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互帮互助,享受田径运动的乐趣。例如,在学习跳远时,教师在完成了技术动作的讲解后,就可以把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分组练习,并彼此指出各自在训练当中存在的不足,辅助学生共同进步。
3增强素质教育思想认识,提高教师、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知度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措施之三是增强素质教育思想认识,提高教师、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知度。新课改背景下,仍有许多地区,教师和学生还停留在“文化成绩决定其他能力”认知上,教师依然进行“填鸭式”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降低。在文化学习中,学生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健康水平不高,适应不了学校和社会日益竞争的环境。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研究国家新一轮教程改革,充分认识到在时代发展下,素质教育的正确性、科学性与必要性。田径训练作为小学基础体育基础科目,教师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中,积极并轻松地投入田径训练和体育锻炼中,提高田径训练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保持前进动力,使教师的教学效益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4田径项目的内容选择要符合全面性和趣味性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措施之四是田径项目的内容选择要符合全面性和趣味性。首先是全面性。田径运动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协调与柔韧,也要注重对耐力等素质的训练,这些都是田径运动的基本素质。在速度上,除了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还要培养学生的反应速度;在力量上,既要增加上肢的抛投力量,也要增加下肢的跳跃力量;在柔韧度上,除了下肢、腰腹和肩关节,还要增加髋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度,采用动态与静态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柔韧度;在灵敏素质方面,一般以跑动、突停、转身等训练为主。此外,在具体训练项目的选择上,既要从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出发,也要考虑到个人项目与团队集体项目的融合。其次是趣味性。田径训练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要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始终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要以游戏性特点为主,突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在确保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兴趣。比如采用适合儿童的趣味性田径器材;采用趣味化的团队动作展示,如单脚跳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前面的学生拉住后面学生的一条腿进行连续跳跃。
5以赛促练,以赛带练
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措施之五是以赛促练,以赛带练。体育课堂需要竞争,体育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塑造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课堂上的竞赛是教师控制运动负荷,调节课堂氛围,塑造学生团队精神、锻造孩子抗压抗挫能力的重要手段。参与者在检验课堂练习效果的同时也在对抗中得到提升与发展。
结语
        国家将“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列为新的“科教兴国”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和教师应该顺应这一改革潮流,不断规划体育科目设置和更新教学方法,使之科学合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田径训练中,使学生在娱乐性的氛围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志华.论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开展措施[J].田径,2019(09):70-71.
[2]唐美贤.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分析[J].田径,2018(07):9-10.
[3]曹骏.探讨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开展措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6):74-75.
[4]宋滨.小学趣味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田径.2016(11).
[5]席传浩.软式体育器材在少儿田径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6年2月总第13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