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明
山西省晋城市实验小学,048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必要的指导是不可或缺部分,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可以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本文以小学高段数学为例,分析了目前小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以及教师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结合对策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往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小学数学教学实际需求,同样不能满足当前形态下学生学习、成长的诉求,为此,很多教师积极响应了“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需要清楚的是,虽然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思考,但其整体对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依然有限,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成效不高,使得整体教学质量不佳。本文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出谋划策。
一、目前小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当代小学生的学习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非常普遍的问题,究其原因,与教师、家长实施的灌输学习思想存在直接关系,小学生并非出自本意自主学习,也缺乏对自主学习的正确认识,不清楚自己学习目的何在。故此,导致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而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这一问题,缺乏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和及时的指导,导致整体教学效率并不高。而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则处于盲目的状态,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厌学的倾向[1]。
(二)学习方式单一僵化
大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无非就是读课本、理解课本,或者找参考资料辅助学习,这些学习方式非常单一、固化,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所以,很难真正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而教师并没有给予良好的引导与指导,采用的方式方法也非常机械,教学氛围不佳,这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造成很大阻碍。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可以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一般对有趣的事物、故事感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这一点,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得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2]。例如,在学习有关圆柱体的体积相关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曹冲称象”动画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而后学生自主学习,透过曹冲运用等量代换最终得到大象的重量,习得数学方法,从而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将圆柱体体积问题进行转化,通过知识的迁移,最终总结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质就是思维的不断运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主动发现、探索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做好引导、指导工作,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进而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比如,讲到数图形的学问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复杂情境抽离出数学图形----线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有多少条路线实则求有多少条线段”学生通过图像,自主探究,分析其中的关键信息。采用此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使得学生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学会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的学
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成效,数学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进行思维上的碰撞,从而锻炼自我表达能力,同时也学习到他人的优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提高自主学习数学能力。比如,在《观察物体》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探讨自己看到的物体样子,通过思考、讨论、练习等环节,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后,学生针对组内讨论情况,进行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全面了解自己,形成了提升自我能力的意识[3]。
三、教师指导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体现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基于新课改下,强调教师教学需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教学设计以及活动实施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活动中,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的前提。虽然学生是主体,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发挥自身的指导、引导、启发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性,进而学会自主学习、探究数学问题,提升整体学习性。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大环境下,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做到日常教学指导,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教学实践活动开展
实践活动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方式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超市购物经历,引导学生观察超市的结账方法,并分析购物小票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懂得加减乘除用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懂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需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目的,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效,树立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鄢敏敏. 教师指导行为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J]. 下一代, 2019, 23(010):111-112.
[2]钟新辉. 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研究[J]. 儿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8, 34(010):147-148.
[3]钟新辉. 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研究[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56(1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