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维度下创客校本课程开发探索 ——基于通用技术学科平台

发表时间:2021/1/1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9期   作者:耿志伟 臧文涛
[导读] 随着创客教育的发展和校园创客空间的推进,各地学校对创客课程的需求日益增大


        耿志伟  臧文涛
        乳山第一中学 山东省乳山市 264500
        [摘要]  随着创客教育的发展和校园创客空间的推进,各地学校对创客课程的需求日益增大,尽管有少数学校也在探索编写属于自己的创客教材,也有部分学校已经建设了自己的创客课程,但很多地方高中在如何进行创客课程开发方面仍然缺乏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继续探讨。本文结合创客课程现状,针对创客课程存在的不足和误区,介绍了我们在开发本地高中创客校本课程方面的几点思路及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核心素养 通用技术  创客教育  STEAM教育
一、背景
        2016年9月,我国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它科学地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的问题;2017 年国家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强调指出,通用技术以实现“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和物化能力”五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应有效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因此,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变革的热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佳路径之一,并方兴未艾。
二、创客课程现状
        就目前来看,创客教育热度较高,但创客课程教学资源缺乏,真正适合高中学段的创客校本课程更是凤毛麟角。各地已开发并实施的创客课程,也存在种种不足:课程定位不准确,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不完善,不能体现创客课程应有的跨学科优势,而且通用技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也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鉴于此,我们从2019年开始,依托通用技术学科平台,结合自身条件,对创客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进行探索,并通过课程的实施,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改善,以期弥补上述创客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三、课程开发思路
        依托通用技术学科平台,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过程,突出项目发展导向,注重多元评价,进行创客校本课程重构,切实打破学科界限,深度融合,并与学科教学互为补充和促进,进而构建一套符合当地高中的 “421X”创客教育模式,通过本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也更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提高,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之所以选择通用技术学科为平台开发创客校本课程,是因为,在普通高中开设的学科课程中,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综合性以及跨学科特性,可以让STEAM 和创客教学能够很好地发挥其项目指导功能,尤其是在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结合生活情境进行选择项目、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过程中,通用技术学科表现尤为出色。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把通用技术课堂实践与 STEAM 项目教学有机地融合,能够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的系统性工程思维,更接近通用技术核心素养的形成。[1]实际上,STEAM 教育、创客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在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方面基本一致: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宗旨,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创客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而STEM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素养为宗旨,强调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注重实践过程,强调跨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协作、创新能力以及积极的人格与价值观。[2]三者都立足于实践,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都有接近的地方。把创客教育、STEAM教育与通用技术教学中相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资源和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四、课程开发过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加强制度建设,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邀请专家做课程开发专题指导,制定《校本课程编写指导意见》、《创客教育资源库建设规范》 等纲领性文件,制定课程开发进度,使校本课程开发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2)组建课程开发团队,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集中或分散学习,在理论层面上学习探讨创客课程设计的理论,研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对人员进行分工, 落实工作任务;
(3)通过调研,对教学环境与资源调查汇总分析,深度整合软硬件资源,使通用技术实验室、创客空间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探究实验室等现有功能室资源共享,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加强科创基地建设,同时选拔学生壮大创客社团,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支持。
2、课程设计规划
(1)分析通用技术学科以及其它学科中蕴涵的核心素养教育价值,确定创客校本课程的定位,研讨论校本课程的设计规划,
(2)制定校本课程大纲,主要包括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等内容;
(3)在课程大纲指导下,建构学科深度融合的创客课程体系,编写系列校本教材,并着手设计开发创客课程资源库。
(4)校本教材的编写:以项目式教学为引领,将通用技术教学与STEAM创客教育有机
整合,例如:将通用技术的“设计与发现”、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与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科中带有创客教育价值的内容有机结合;将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创新方法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例如科技发明、科技创意的题目,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学科里面挖掘,确定探究项目并自主探究;探究实验室里的器材、创客实验室里的数字实验套件,由教师、学生共同探索、掌握其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创新实验设计,并在学科课堂上推广使用,起到比传统实验方法更形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促进师生科技创新素养的提升,等。


3、课程实施检验
(1)根据教学设计,教师协同教学、学生项目式自主探究,进行课程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可以由教师拟定,也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自己发掘符合学生兴趣的项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自行进行选择项目及组建团队,然后亲历“发现与明确问题—方制定问题解决方案—交流修改完善方案—依据方案制作制作作品—根据作品验证方案—完善作品 交流分享”的项目探究过程[3]。
(2)及时多元评价,通过分析评价数据,反馈课程实施效果,然后修改与完善教学设计。
(3)每年举行一次“校园科技创客节”,选拔优秀项目参加科技创客类竞赛或研学活动,检验课程效果。



附:                                                        课程开发规划框架
         
         
         
         
         
         
         
         
         
         
         
         
         
         
         
         
         
         
         
         
         
4、总结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全面的整理,形成校本课程系列教材,建立优秀案例集;归纳总结“421X”创客教育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附:                                 “421X”高中创客教育模式
“4”: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强调学科融合,强调项目探究学习,强调多元评价方式
“2”: 师生培养和评价双管齐下,提升师生科技创新素养
“1”:每年一次面向全校师生的科技展演,展示创客教育效果
“x”:课时安排灵活机动,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保证创客活动持续性和有效性。
         目前,我校的创客课程开发,已经进入总结阶段。按照研究规划,前期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制定了课程纲领性文件;组建了课程开发团队并成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完成了创客教育软硬件资源整合,完善了创客课程基地和课程资源库,方便师生利用碎片化时间线上线下学习;利用所开发的系列教材构建了学科深度融合的STEAM创客课程群,并经过师生课堂教学和创客竞赛活动检验、评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的课程将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修改、完善,期待我们的校本课程体系在今后创客教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章盛智.丛 敏. 创客教育与基于STEAM 的通用技术项目教学融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84(2018)11-0079-03
[2]黄胜刚.创客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ISSN :1673-2162
[3]黄建忠 . 基于通用技术课程的 STEAM 项目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